為弘揚非遺文化,讓青少年感受傳統技藝魅力,河南理工大學“絞胎承古韻瓷脈煥新生”瓷脈薪火非遺實踐隊走進焦作市樹人外國語學校,給學生們帶來絞胎瓷文化體驗活動,讓千年瓷脈在校園煥發新生。?
活動伊始,我們分發宣傳單頁,遞上絞胎瓷碎片供觀摩。溫潤的瓷面與交錯紋理,引得孩子們驚嘆不已,瞬間拉近了與古老技藝的距離,為非遺傳播打開第一扇窗。?隨后,我們的講解員結合PPT與視頻,以“什么是‘瓷中君子’”切入講解。講解員介紹到絞胎瓷始于唐代,曾因戰亂中斷800年,經傳承人柴戰柱團隊30年努力才得以復原,它無法流水線生產,每件需手工揉泥、塑形,經1200多度高溫燒制3天3夜,一級成品率僅萬分之八,全國從業者僅47人,亟待年輕人接力。
經過大致的講解,學生們對絞胎瓷都有了濃厚的興趣。屏幕上播放著一段精心剪輯的視頻:一雙手先是將一團白泥和一團赭色的泥用力地揉壓在一起,但并不完全混合,仿佛在揉一塊巨大的大理石紋蛋糕。接著,這團融合的泥土被巧妙地拉伸、扭轉、折疊,每一次動作都引得臺下發出一陣低低的驚呼。最后,這團充滿了奇妙紋路的泥被置于拉坯機上,隨著轉盤的旋轉和工匠雙手的引導,一個花瓶的形狀漸漸顯現,而它表面的花紋也隨之流動、變幻,如同有了生命一般,最終定格成獨一無二、無法復制的絢爛圖案在互動環節,學生們踴躍分享,一名女孩清晰列舉絞胎瓷獨特之處,贏得了熱烈的掌聲。隊員們送上零食,現場氛圍熱烈。
青少年是文化傳承的未來力量。此次活動以“觸摸+講解+互動”模式,讓絞胎瓷走進學生認知,提升了關注度與探究欲。既為校園傳統文化教育提供新形式,又架起非遺傳承紐帶,履行了“三下鄉”文化傳播使命,實現文化普及與傳承意識培育的雙重目標。我們也將探索創新形式,讓更多傳統技藝扎根青少年心中,用青春守護文化根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