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柏:刀尖上的儺戲守護者
發布時間:2025-09-02 關注:
來源:河海大學婀‘儺’多姿——數字賦能非遺儺文化傳承實踐團
7 月 20 日,“婀娜多姿”文化傳承團在德江縣穩坪鎮鐵坑村古戲臺,專題訪談德江儺堂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安永柏。作為安氏儺戲家族第五代傳人,安永柏自 12 歲跟隨父親學習儺戲,65 歲的他已堅守儺戲傳承 40 余年,熟練掌握 “開紅山”“踩紅鏵”“上刀山”“吞竹筷” 等 7 項瀕危儺戲絕技,培養 13 名弟子,是德江儺戲絕技傳承的核心人物。此次訪談通過聆聽安永柏的傳承故事、觀摩絕技演示,團隊成員深刻體會到老一輩傳承人對傳統文化的堅守與熱愛,以及非遺絕技傳承的艱辛與不易。
訪談伊始,安永柏身著深藍色對襟衫,手持一把陪伴他 30 余年的銅制師刀,坐在古戲臺的木質長椅上,向團隊成員講述自己的傳承歷程。他回憶,安氏家族遷到鐵坑村后,世代以儺戲為業,父親安國富是德江知名的儺戲藝人,擅長 “開紅山” 絕技。12 歲那年,安永柏正式跟隨父親學藝,最初的 3 年里,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練習 “踩九州” 步法,傍晚則學習儺戲唱腔與手訣,“父親對我要求很嚴,步法錯一步就要重新練習,唱腔跑調就要罰站,那時候覺得很苦,但現在想來,正是這份嚴格才讓我打下了扎實的基礎”。18 歲時,安永柏開始學習 “開紅山” 絕技,這項技藝需用長 20 厘米的尖刀刺入頭頂穴位,通過控制氣血運行避免重傷,學習過程中,他曾因穴位判斷失誤導致頭部受傷,留下了永久性疤痕。“‘開紅山’不是魔術,也不是硬氣功,而是基于對人體穴位的精準掌握,以及長期的體能訓練,沒有 10 年以上的功底,根本不敢嘗試”,安永柏說,為了練習體能,他堅持每天晨跑 5 公里,同時學習中醫基礎理論,了解穴位與氣血運行的關系,直至 28 歲,才在父親的指導下完成人生第一場 “開紅山” 表演。
為讓團隊成員直觀感受儺戲絕技的魅力,安永柏在古戲臺現場演示了 “開紅山” 的部分流程(非完整表演)。他首先取出一把特制尖刀,刀刃長 15 厘米,刀身刻有傳統紋樣,隨后用白酒擦拭刀刃消毒,再用手指反復按壓頭頂 “百會穴” 周圍區域,確認穴位位置;接著,他閉目默念儺戲口訣,右手持刀緩慢靠近頭頂,刀刃輕觸皮膚,雖未刺入,但手部動作的穩定性與對力度的掌控,已讓團隊成員感受到技藝的精湛。安永柏解釋,完整的 “開紅山” 表演需在儺戲儀式的特定環節進行,表演者需在 “請神” 后才能開始,且表演前需進行嚴格的凈身、焚香等儀式,“這些儀式不是迷信,而是對儺戲文化的敬畏,也是讓表演者集中精神的方式”。據介紹,目前全球僅安永柏與 3 名弟子掌握完整的 “開紅山” 技藝,且均為安氏家族成員,這項絕技的傳承嚴格遵循 “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 的傳統,直至近年才逐步向非家族成員開放學習。
在傳承工作中,安永柏始終堅持 “技藝與文化并重” 的理念。他目前培養的 13 名弟子中,既有 38 歲的鄉村教師,也有 22 歲的短視頻博主,既有安氏家族成員,也有外姓村民。安永柏為每位弟子制定了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前 3 年學習基礎唱腔、步法與手訣,第 4 年開始接觸簡單的儺戲角色表演,第 5 年才逐步學習絕技,整個學習周期不少于 8 年。“我教弟子,不僅要教他們怎么跳、怎么唱,更要教他們為什么這么跳、這么唱”,安永柏說,每周他都會組織弟子學習《儺戲請神科》《儺戲源流考》等古籍,講解儺戲背后的宗教文化、民俗內涵,讓弟子們從根源上理解這門藝術。弟子張宇軒今年 22 歲,是安永柏最年輕的弟子之一,他表示,最初學習儺戲是受短視頻影響,覺得 “開紅山” 很 “酷”,但在跟隨安永柏學習后,才逐漸明白儺戲不僅是技藝,更是 “承載著村民祈福愿望的文化”,現在他不僅能表演多個儺戲角色,還能向游客講解儺戲文化,成為村內年輕一代傳承人的代表。
除了在國內傳承,安永柏還積極推動儺戲走向國際。2019 年,他受日本民俗學會邀請,率弟子赴東京參加 “東亞民間藝術展”,現場表演 “踩紅鏵” 絕技 —— 赤腳踩在燒至通紅的鏵鐵上,行走 5 米距離而不受傷,其精湛技藝引發全場觀眾起立鼓掌。此后,他又先后帶領團隊赴韓國、法國、美國等國家參加文化交流活動,所到之處均引發 “儺戲熱”。在法國巴黎的表演中,安永柏的 “開紅山” 絕技被當地媒體稱為 “來自東方的神秘藝術”,法國民俗學家讓?皮埃爾評價:“德江儺戲既有原始宗教的莊嚴,又有民間藝術的活力,是研究人類早期藝術形態的重要樣本。” 安永柏表示,每次出國表演,他都會攜帶儺戲戲本、面具等道具,向外國觀眾介紹儺戲的歷史與文化,“我希望通過我的表演,讓更多外國人了解中國的民間藝術,了解德江的儺戲文化”。
訪談接近尾聲時,安永柏撫摸著古戲臺上的木質欄桿,欄桿上因常年表演留下的磨損痕跡清晰可見。他說:“這戲臺有 100 多年歷史了,我父親在這里表演過,我在這里表演過,未來我的弟子也會在這里表演。儺戲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貝,只要我還能動,就會一直傳下去。” 夕陽透過古戲臺的窗戶,灑在安永柏的身上,為這位老傳承人的身影鍍上了一層溫暖的金光,也映照出儺戲傳承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