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號召,浙江師范大學兒童發展與教育學院“童韻傳承·劇啟新章”兒童劇實踐隊前往林之語嘉園小區和“Do都城”少兒社會體驗館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通過開展《百鳥朝鳳》兒童劇系列巡演活動,以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童心,為兒童成長注入文化養分。
為了讓《百鳥朝鳳》這一傳統故事更好地被孩子們接受,實踐隊從劇本改編到道具制作都傾注了大量心血。隊員們保留“鳳凰舍身救百鳥”的核心情節,刪減復雜敘事,加入“小鳥嬉戲”“制作七彩羽衣”等充滿童趣的片段,讓故事節奏更符合兒童認知規律。道具組的隊員們發揮專業特長,用環保材料做出了各種各樣的互動道具。“每個道具都要經過多次調整,既要保證美觀,還要考慮孩子們的安全,比如尖銳部位都做了圓角處理。”一位負責道具制作的隊員王同學介紹道。
圖為實踐隊隊員在排練《百鳥朝鳳》片段。瞿雨璇 供圖
演出現場,舞臺燈光亮起,身著五彩鳥裝的隊員們躍上舞臺,《百鳥朝鳳》正式開演。“那只孔雀開屏的時候,我家孩子眼睛都看直了!”一位家長笑著說。
隊員們通過細膩的表演,將不同鳥類的性格展現得淋漓盡致:鳳凰的沉穩仁善、麻雀的活潑機靈、烏鴉的膽小懦弱等等,配合劇情的起伏,瞬間點燃了全場孩子的熱情。當劇情推進到鳳凰帶領百鳥救出小喜鵲時,臺下的孩子們自發地跟著節奏鼓掌,有的還忍不住喊出“加油”。“原本擔心傳統故事對孩子來說會有些遙遠,沒想到他們能這么快代入。”實踐隊的指導老師鄭老師表示,孩子們的投入讓隊員們深受鼓舞,也讓大家看到了傳統文化在兒童心中的生命力。
圖為《百鳥朝鳳》演出現場,隊員們扮演的鳥類形象栩栩如生。瞿雨璇 供圖
“傳遞愛心”環節,孩子們手拉手圍成圓圈,隨著音樂傳遞“愛心抱枕”。當旋律驟停,拿到抱枕的孩子依次分享:有的講述幫同學撿文具的小事,有的用“擁抱禮”傳遞善意,純真舉動讓“互助”不再是概念,化作可觸摸的行動。后續“愛心樹”創作階段,實踐隊備好彩紙、貼紙,引導孩子分組協作。大家或寫下“分享零食給伙伴”的承諾,或畫出“給朋友畫張畫”的美好,將對“善”的理解,凝注于片片“樹葉”,再鄭重貼上“愛心樹”。孩子們眼神里的堅定,彰顯著踐行善意的決心。
參與互動環節組織的隊員李同學說:“這些環節不是生硬地灌輸道理,而是讓孩子們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團結互助的意義,這種方式比單純說教更有效。”
圖為孩子們在“愛心樹”上粘貼自己的畫作。瞿雨璇 供圖
幾場演出累計吸引數千名兒童參與,不少家長反饋,孩子看完演出后變化明顯。一位家長在反饋表中寫道,回家后孩子就一直說要學鳳凰幫助別人,看到鄰居小朋友摔倒,一下子就主動跑過去扶起來了。隊員們也從這次實踐中收獲良多。“以前覺得傳承傳統文化是很宏大的事,現在發現可以藏在一句臺詞、一個互動里。”一位隊員張同學說,這次經歷讓他明白,兒童教育者既是文化的傳遞者,更是創新者,只有結合兒童的特點進行轉化,傳統文化才能真正走進童心。實踐隊隊長瞿同學表示,接下來會持續收集孩子們的反饋,對劇本進行二次打磨,計劃將《百鳥朝鳳》推廣到更多社區和幼兒園,讓更多孩子在歡聲笑語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讓仁愛和諧的種子在更多童心中生根發芽。
圖為實踐隊成員與孩子們的合影。瞿雨璇 供圖
?。ㄍㄓ崋T 瞿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