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下午,上海市閔行區閔房泊寓小布家園的活動室內暖意融融,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課題團隊成員為7名異地來滬就醫的困境兒童帶來了一堂主題為“音符流淌的繽紛花園”的特別課程。
精心籌備:解患兒所需,筑溫暖港灣
活動籌備期間,團隊成員和小布家園的工作人員們根據患兒的不同情況,精心挑選了合適的環境和游戲,并對志愿者們進行培訓。團隊策劃的成員于若溪說:“希望通過這些精心設計的環節,讓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有所收獲,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和生活的美好。”上海市兒童健康基金會工作人員介紹:“這些聽覺互動形式,既避免了患兒行動不便的限制,又能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
活動前,團隊成員圍繞“多方協同需求匹配數字工具”三個維度采訪了小布家園的負責人,重點了解其在患兒家庭支持生態中的核心職能和特殊家庭服務調整機制。采訪獲悉:為回應異地來滬就醫的兒童家庭面臨的住宿難、生活不便、經濟及心理壓力等問題,2020年11月,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整合社會資源,與北京同心圓慈善基金會合作設立了“小布家園-異地來滬就醫兒童家庭公益住宿項目”,提供短期免費住宿,除此之外,復旦兒科社工部與基金會還定期為在住患兒家庭提供人文關懷服務,減輕其心理壓力。

音符躍動:閉眼聆聽,繪心中花園
小朋友在家長和醫護人員的陪伴下,早早地坐在了可愛的小椅子上,眼神中充滿了對知識的期待。團隊成員陳心睿帶著親切的笑容自我介紹,引導小朋友們和身邊的小伙伴交流,氣氛逐漸溫馨了起來。“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一起當‘聲音魔法師’哦。”團隊成員溫柔的聲音響起,“在這個花園里,有各種各樣奇妙的聲音,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和創造。”
課程通過播放音頻,以游戲為引導,團隊成員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讓小朋友試著說出聽到的內容,并在紙上畫出心中的畫面。團隊成員徐煦和于若溪細心地觀察著每一個小朋友的狀態及時提供幫助,輕聲細語地溝通。7歲的患兒小浩是個喜歡盤腿坐在椅子上的小男孩,他因治療頭發剪得短短的,但眼睛卻像星星一樣明亮。他迅速喊出“海浪的聲音”,贏得了全場的掌聲。小浩的臉上露出了靦腆又自豪的笑容。
在團隊成員的關愛與幫助下,原本沉默的小朋友們逐漸活躍起來。團隊成員由此引導:“世界本沒有固定模樣,需要用耳朵傾聽、用心靈感受、用雙手創造連接。珍視每一種聲音的獨特,也要更勇敢地用自己的方式,為世界添上屬于自己的色彩。”孩子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眼神中多了一絲思考。”
成長禮物:信封藏心聲,惜別寄深情
課程尾聲,團隊成員讓孩子們把剛才制作的“音符花園”裝進信封,作為送給自己的成長禮物。一位原本寡言的小男孩在信封上寫下“當你覺得不開心的時候,打開看看吧。”令團隊成員們動容。當夕陽的余暉灑進活動室,孩子們捧著裝飾精美的信封禮物與志愿者依依惜別。糖糖小朋友塞給志愿者徐煦一包零食,稚嫩的聲音“老師還會來嗎”道出了所有孩子的心聲。
真情回響:家長動容,家園寄厚望
活動結束后,一位家長表示:“孩子生病以來,很少看到她這么開心地笑了。這樣的活動真的太好了,不僅讓她放松了心情,還能學到一些道理,太感謝你們了。”
看著孩子們離去的背影,小布家園的負責人帶領團隊成員們參觀了小布家園的住處和家庭廚房。參觀過程中負責人再次感慨:“看到孩子們臉上的笑容,我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非常感謝你們的到來。希望這樣的活動能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一絲色彩,讓他們在與疾病抗爭的道路上,感受到更多的溫暖和力量。”

陽光依舊明媚,小布家園里仿佛還回蕩著孩子們的笑聲和那些悅耳的音符,為這個特別的下午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通訊員徐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