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財經大學“文耘鄉野”實踐團參觀調研江蘇興化現代化農業產區
發布時間:2025-08-22 關注:
來源:南京財經大學
泰州興化作為有名的魚米之鄉,憑借其獨特的科技創新技術和堅實的糧食基礎打造出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示范區。近日,南京財經大學“文耘鄉野”實踐團隊前往位于興化市釣魚鎮的現代化農業產區,通過負責人的介紹講解與實地調查,了解興化現代農業發展歷程與未來規劃,與興化一同探索農、旅、文融合發展路徑。
糧食自信:興化農業穩步提升
作為全國聞名的農業大市,興化市委、市政府將糧食生產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和頭等大事,全市188.4萬畝耕地中,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面積141萬畝,成為江蘇省首批畝產噸糧。然而,興化政府不止于此,仍在為提高農業產量與品質不斷努力,并積極響應科技賦能農業國家政策,在智慧農業領域不斷探索。
為聚焦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引領核,興化市現代農業產業園與科研院所緊密合作,建立水稻、小麥科學研究院,建設新品種展示示范基地、稻麥生產智慧應用基地,完善商品化育供秧示范基地、稻麥生產智慧管理中心、稻麥產品全程可追溯體系,開展稻麥歷史、文化、知識科普展覽傳承。并在在核心區之外,因地制宜,布局高效糧食生產示范區、立體種養示范區和農文旅融合示范區,實現三個區域協同發展、相互促進。興化市釣魚鎮的現代化農業產區便為之中為之一。
展示館正上方的題語就來自習近平總書記的——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展示館四周均陳列的各色粳稻,每一罐樣本都彰顯出興化深厚的糧食底蘊,這也是興化對智慧農業的重要探索。
科技助力:現代農業的發展策略
智能糧食實時監控大屏正對參觀點,興化農業相關數據實時展現在參觀者面前,講解員介紹到,“興化市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注重科技創新和數字化、綠色化發展,以稻麥產業為主導,積極推進稻麥生產、加工、流通產業體系的完善。”因此,在科技創新的加持下,興化更加致力于打造出一個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示范區。
隨后,講解員為實踐團展示了興化市各個村鎮五大產業鏈總覽,通過大屏智能觸控與地區監測,可以隨時查看各個區域的產業情況,以便推動新品種展示示范和智慧農業應用。高科技的互動模式不僅增加了參觀的趣味性,更展現了興化的科技自信——興化有信心更有實力在智慧農業領域喊出屬于興化的聲音。此外,產業園也為當地農民提供了眾多的就業機會,解決了農村農業勞動人口過剩問題,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未來展望:優秀模版的無限潛力
根據規劃,興化現代農業產業園將投入24.63億元,實現“一核引領、兩園驅動、兩區聯動”戰略。隨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落地建設,興化這座“蘇中糧倉”正以全產業鏈融合之勢,繪就強村富民的鄉村全面振興新圖景。
負責人向實踐團表示,“產業園會以‘全國農業科技創新先行區’為目標,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樣板,既要夯實產能根基又要做實精深加工,為端牢‘中國飯碗’貢獻更多興化力量。”
青年實踐:科技農業的振興策略
實踐團成員坐在播放著興化科技助農宣傳視頻的大熒幕前,感慨萬分,“未曾來到這里的話,我們還不知道農業科技已經發展到了這種地步。”只是在科技農業博物館中的展覽,就讓實踐團成員有了中國是農業大國的實感,感受到了現代農業的蓬勃脈動。下一步,實踐團將深入田間地頭,對科技助農的鄉村振興實踐進行進一步考察。實踐團成員在考察結束后總結資料,深入分析,給出了一份有價值的調研報告與宣傳方案,讓科技助農不止停留在農業,更輻射到文旅產業的發展,為興化文、旅、農融合發展持續提供青春力量。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