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8-21 關注:
來源:河南科技大學研究生暑期社會實踐
河南科技大學研究生暑期社會實踐——探尋歷史瑰寶,傳承文化基因
在“時代新人鑄魂工程”深入推進的時代背景下,為切實落實“追尋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足跡”主題專項實踐,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傳承發展指示,感受傳統文化魅力。近日,河南科技大學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研究生組織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前往洛陽白馬寺、關林廟、龍門石窟開展文化調研與傳承活動,旨在增強青年學子文化自信,激發其對傳統文化的熱愛,為文化傳承貢獻力量。2025 年 5 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到洛陽白馬寺、龍門石窟調研,強調保護、傳承、傳播好這些文化瑰寶,為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指明方向。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沿總書記足跡,開啟文化探尋之旅,實地感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河南洛陽彰顯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積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始建于東漢時期的白馬寺,作為佛教傳入中國后所興建的首座官辦寺院,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團隊成員在寺內認真聆聽專業講解,從建筑布局、佛像造像風格,到寺院古樹及文物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且深入的了解,并且跟著講解員的步伐切實感受習總書記現場考察時的氛圍。團隊成員深刻認識到,白馬寺所蘊含的包容、和諧精神,對于當代社會的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啟示意義,為促進不同文化間的交流互鑒、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寶貴的歷史借鑒 。

實踐團隊前往關林廟。作為紀念三國蜀漢名將關羽的場所,這里承載厚重忠義文化。隊員們參觀古建筑群、碑刻等遺跡,體悟關羽忠義精神的深遠影響與中華民族千年傳承的尊崇之情。同時,他們積極與游客交流,講述關羽事跡與歷史典故,傳播忠義文化,助力更多人了解、傳承這一精神財富。

研究生團隊了解了龍門石窟研究院在數字化保護前沿的技術應用,技術人員通過數據共享和數字建模,讓流失佛首與本體實現“身首合一”,VR展示系統不僅應用于科研,更成為景區沉浸式體驗的核心載體。據了解,這一技術突破已轉化為文化傳播力,研究院的“流散文物數字化保護利用”項目獲評文旅部數字化創新示范案例,其巡展足跡遍及河南信陽、江西宜黃等多地,這是龍門石窟研究院在數字化保護領域的深厚積淀。已有1500多年歷史的龍門石窟,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中國石刻藝術的巔峰之作。在龍門石窟,隊員們察看石窟整體布局風貌和代表性窟龕、造像,被古人的精湛技藝和偉大創造力所震撼。他們與文物保護工作者交流,學習文物保護知識,了解到保護這些珍貴文化遺產的不易。
在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南文化發展高度重視的背景下,深入了解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等情況。河南科技大學研究生暑期社會實踐團以習總書記調研路線為導向,開展實地研學活動,讓師生們近距離領略了洛陽三大文化圣地的魅力,增強了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師生們表示將以總書記指示為指引,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積極參與文化傳承實踐,為推動文旅產業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要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為推動文旅產業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