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白水臺,像虎跳峽,實際上還是以自然景觀為主,文化的東西很少。”面對提問,云南省迪慶州香格里拉市三壩鄉白水臺景區工作人員坦言道。作為納西族文化的發祥地,白水臺景區過去主要依賴自然景觀吸引游客。去年該景區接待游客約24萬人次,高鐵開通與路網改善帶來了客流,但游客平均停留時間僅約2小時。
“文旅文旅,文化的東西是魂,是核心。”當地工作人員強調,景區已意識到文化底蘊的重要性,正努力將東巴文化“引魂入景”:非遺傳承人的造紙、紡麻工具將搬進展館,讓游客半小時觸摸千年技藝;以納西族“二月八”節日為軸,打造東巴文化節與非遺集市……
在工作人員的闡述中,我們仿佛看到,未來,當泉水流過千年臺地,也將悄然漫進煥發新生的納西村落。當陽光掠過紡麻老奶奶的銀梭,那些在景區展柜里靜臥的東巴紙冊頁,也將攜著山野的溫度走向遠方。每一道紙紋都系著古村的炊煙,每一次訂單都在點亮三壩鄉的燈火。非遺的薪火不再飄搖,它正從景區出發,沿著蕘花樹皮的古老脈絡,重燃鄉村振興的星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