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漁隅勘行”社會實踐隊召開暑期社會實踐動員大會。本次實踐以“民宿聚變·空間重構——日照張家臺村在旅游業驅動下的空間結構與經濟生態優化研究”為主題,計劃于7月5日至20日赴日照市東港區張家臺村開展實地調研。隊長張璐菡主持會議,隊員參會,共同明確實踐目標、部署具體任務,為即將開啟的鄉村實踐之旅凝聚共識,積聚力量。

圖為召開動員大會場景
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的時代進程中,鄉村發展已成為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課題。日照市張家臺村位于臥龍山街道東部濱海地帶,坐擁3.2公里黃金海岸線,具有獨特的雙面環海地理優勢。依托豐富的海洋資源與優質的自然景觀,該村正積極推進產業轉型,從傳統漁業經濟向旅游休閑產業多元發展。近年通過系統性規劃,在生態保護、文旅融合、人居環境提升等領域持續發力,相繼建成游艇碼頭等新型設施,并重點培育濱海民宿、農家樂等特色產業。
當前發展仍面臨多重挑戰。張璐菡在會上詳細列舉了該村發展面臨的現實困境:人居環境治理存在明顯短板,部分街巷仍存在垃圾清運不及時的問題;基礎設施配套尚未完善,旅游旺季時公共停車場容量不足、充電樁數量短缺等問題凸顯;公共服務有效供給能力有待加強,老年活動設施、醫療服務點的覆蓋范圍難以滿足村民與游客的雙重需求。作為核心產業的民宿經濟,正經歷同質化競爭加劇與服務品質不均衡的雙重壓力,可持續發展面臨考驗。
"正是這些痛點,讓我們的實踐有了明確的方向。"張璐菡強調,深入剖析張家臺村發展現狀,精準診斷轉型瓶頸,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不僅能為該村的鄉村振興注入動力,更能為同類濱海村落的發展提供參考樣本,這正是本次實踐的核心價值所在。

圖為隊員聽隊長講話
動員大會上團隊詳細公布了為期16天的實踐方案,明確了"調研診斷一分析研判一獻策賦能"的三步走路徑,全方位調研張家臺村情況。在人居環境與公共服務調研中,隊員們走遍村落角落,了解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現狀,通過問卷、溝通收集村民對環境改善、服務提升的訴求,精準找出需求與供給差距,為優化發展基礎提供依據。針對民宿產業,團隊與經營者深入交流,剖析經營模式,探尋面臨的競爭、運營等挑戰,挖掘產業升級突破口。
基于調研,了解到張家臺村的空間結構、人居環境與公共服務情況等,團隊運用“四維評價”法,從經濟、社會、生態、文化維度對張家臺村空間結構進行系統評價。在空間布局優化上,結合村落實際與發展趨勢,提出完善方案,助力合理規劃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針對民宿產業,聚焦差異化、品質化升級,從特色打造、服務提升、營銷推廣等方面建言獻策,培育鄉村經濟增長核心引擎,推動旅游業與整體建設協同發展。隊長張璐菡特別強調安全規范,灘涂作業嚴格遵循海洋局潮汐預警。
“安全是實踐的生命線。”動員大會上,安全規范被列為重點強調內容。除了安全要求,大會還強調了實踐紀律:調研過程中要尊重當地風俗習慣,與村民、經營者交流時保持謙遜態度;收集數據要堅持客觀真實,不得篡改或編造信息;分析問題要立足實際,提出的建議必須具有可行性,杜絕脫離現實的空談。
兩周實踐,團隊將腳步不停、思考不止,從摸清底數到精準獻策,用青春力量為張家臺村鄉村振興添磚加瓦。后續,團隊將持續完善調研成果,撰寫詳實報告,期待這些“青春智慧”能轉化為鄉村發展實效,助力張家臺村繪就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美好畫卷,也讓更多人看到高校學子賦能鄉村振興的擔當與作為。
動員大會標志著實踐活動正式啟動。這支由地理科學、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組成的青年團隊,將深入黃海之濱的張家臺村田野,以專業素養踐行服務鄉村振興的使命擔當。

圖為“漁隅勘行”社會實踐隊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