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皖中平原,稻浪翻滾間藏著一段改天換地的記憶。為追尋革命先輩的足跡,傳承永不褪色的紅色精神,7月26日,點亮八皖實踐團走進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在青磚灰瓦間回溯70多年前的烽火歲月,在史料與故事中汲取奮進力量。這場以“尋跡、感悟、傳承”為脈絡的實踐活動,讓青年學子們在歷史的回響中,讀懂了“渡江精神”的時代密碼。
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的主體建筑,是一座典型的江淮民居。斑駁的馬頭墻、吱呀作響的木格窗,無聲訴說著這里曾見證的偉大決策。1949年,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等首長正是在這座不起眼的院落里,指揮著百萬雄師橫渡長江,拉開了解放全中國的序幕。
圖為紀念館外大門。宋正 供圖
“看這張軍事地圖,”講解員指著墻上泛黃的圖卷,“當時國民黨軍號稱‘長江防線固若金湯’,但總前委的首長們硬是從敵軍布防的縫隙中找到了突破口。”在作戰室復原場景里,團員們看到桌上攤開的電報稿上,“堅決、徹底、干凈、全部消滅一切反動勢力”的字跡力透紙背。仿佛將人拉回那個緊張而激昂的春天。
“宏大的戰役背后,是無數普通人的熱血與擔當。”在一幅幅資料圖片,一件件珍貴實物面前,他們深切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也接受了深刻的洗禮和熏陶,從中汲取了強大的奮進力量。他們紛紛表示,通過這次參觀學習,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紅色精神的內涵和意義。紅色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所形成的偉大革命精神,它包含了軍民團結、艱苦奮斗、不怕艱難險惡、改變作風、提高素質等豐富的精神內涵。這些精神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不斷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圖為總前委會議室舊址。宋正 供圖
青松翠柏和藍天輝映下的渡江頌書畫展廳內,精心裝裱著百余幀融思想性,藝術性于一體的開國將帥題詞珍品,以此表達對渡江戰役勝利的偉大謳歌,贊美以及對光明未來的期盼敬仰。字里行間的溫度,讓“軍民魚水情”不再是抽象的概念。
圖為陳毅元帥親筆題詞。宋正 供圖

圖為聶榮臻元帥題詞。宋正 供圖
離開紀念館時,夕陽正透過老樹的枝葉灑下斑駁的光影。實踐團的同學們回望那座青磚小院,心中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感悟:渡江戰役的勝利,不僅是軍事上的奇跡,更是精神上的豐碑。如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青年一代唯有接過先輩的接力棒,將“不畏艱險、奮勇前進”的渡江精神融入日常,才能在新時代的“渡江戰役”中,書寫屬于我們這代人的答卷。而這片孕育了偉大精神的八皖沃土,也必將在紅色基因的滋養下,綻放出更燦爛的光彩。
圖為總前委組成人員銅像。宋正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