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促進白地鄉村振興,近日,長安大學赴云南迪慶“推普云嶺行,青春話振興”暑期社會實踐隊在白地行政村吳樹灣開展推普活動。隊員們以飽滿的熱情走進田間地頭、農家院落,用實際行動搭建起語言互通的橋梁,讓規范字、普通話在鄉村沃土中生根發芽。將語言文字工作與鄉村發展需求深度融合,為鄉村振興注入語言動力。
耐心訪談聚民心 手冊傳遞通用語 推普工作的根基在基層,重心在群眾。實踐隊分成多個小組,對村民進行推普宣傳。“大爺,您平時和外地來的商販交流時,是不是覺得有些詞說不清楚?”“小朋友,在學校里老師用普通話講課,回家后和家人溝通習慣用方言嗎?”通過交流,村民們欣然接過了隊員們發放的推普宣傳手冊并在隊員的幫助下閱讀。手冊內容涵蓋政策法規、學習平臺、典型事列等實用內容,幫助村民快速掌握基礎普通話表達,打通信息獲取的語言壁壘。
廣播聚民觀影片 宣講賦能強意識 為擴大推普覆蓋面,實踐隊與黨支委溝通,在村內開展推普宣傳廣播。推普廣播從與村民息息相關的問題講起,用村民聽得懂、喜歡聽的話語講述推普和鄉村振興的生動故事。
實踐隊員邀請村民前往黨支部委員會觀看鄉村振興主題電影《幸福核桃》。夜幕降臨,黨支部委員會的會議室里早早聚集了前來觀影的村民,電影中“鄉村帶頭人用普通話對接資源、帶領鄉親們發展產業”的劇情,引發了在場群眾的強烈共鳴。
觀影期間,實踐團成員趁熱打鐵開展推普宣講。宣講以“普通話如何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結合電影情節與當地案例,生動闡釋了普通話在促進農產品外銷、吸引外來投資、提升村民文明素養等方面的關鍵作用。“原來學好普通話,不光能方便交流,還能幫咱把土特產賣得更遠!”村民們紛紛表示,將主動學習普通話,用語言鑰匙打開致富之門。
站點互動強實踐 深耕細作促長效 以使普通話更地氣,更具實效為目標,實踐隊還在黨支部委員會設立了“推普服務站”,通過“普通話讀音闖關”“語段朗讀”等趣味小游戲,村民們在輕松的氛圍中比拼發音、積累詞匯。隊員們還現場示范發音,糾正易錯字詞,用耐心與真誠消除村民對說普通話的畏難情緒,讓規范用語的意識在潛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此外,站點還提供“一對一”咨詢服務,針對村民提出的發音困惑、用詞難題,隊員們逐一解答,幫助大家解決實際溝通中的障礙。村民大姐笑著說:“以前總覺得說普通話不好意思,今天在這兒玩著玩著就學會了幾句,以后得大膽說、好好學!”
語言是文化傳承的載體,更是社會發展的基石。此次推普實踐活動,不僅提升了鄉村地區普通話應用水平,更將語言推廣與鄉村振興的時代需求緊密結合,為構建城鄉語言互通、文化共融的發展格局貢獻了青春力量。實踐隊表示,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持續關注鄉村語言需求,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方式,讓普通話走進鄉村的每一個角落,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語言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