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地村位于香格里拉市三壩鄉,是納西東巴文化的發祥地。在納西語中,白地意為祥云繚繞、美麗祥和之地,這里不僅有號稱“中國棉花島”的白水臺景觀,還有阿明靈洞、阿明故居等豐富的東巴傳統文化資源。
隊員們初到白地,便被村道旁墻繪的納西族史詩《創世紀》吸引。象形文字美輪美奐,墻繪作品更是惟妙惟肖。實踐隊員當即聯系上墻繪師傅,展開了訪談。
在訪談中,畢光祥師傅為實踐隊員們熱情講解了關于納西族史詩《創世紀》的起源問題:“香格里拉地區與麗江地區的納西史詩同根同源,但麗江譯《創世紀》傳承范圍相對較廣。我們所繪制的史詩《創世紀》其根源來自于麗江東巴文化博物館館藏,講述了納西族始祖崇忍利恩和其妻子襯紅里白的英雄史詩故事。”師傅認為,墻繪形式直觀且具有沖擊力,是文旅宣傳的重要手段。
李興勇師傅則補充了工作中發現的文旅困境。他說,大多數游客都對東巴象形文字感興趣,但語言隔閡成了大問題。游客感興趣的內容沒人講解,游覽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他認為可以利用媒體做出東巴語和普通話的文字發音效果,以改善這一狀況。
當實踐隊員時鈺煊問及東巴文字的理解與傳承時,李興勇師傅拿出自帶的書籍供隊員們翻閱。他表示:“在做這種繪畫工作之前我們都會提前了解當地文化,邊畫邊學常常需要幾個月時間,對于東巴文,我目前能看懂《創世紀》的部分內容,但是并不會讀。”
夜色漸濃,訪談結束。天空飄起小雨,卻澆滅不了實踐隊員們求知的心情。畢光祥師傅出于對同學們的安全考慮,一直將實踐隊員們送至七星伴月廣場。短短幾小時的訪談好似老友重逢,更讓實踐隊員們厘清了白地村東巴文化的發脈絡。
此次訪談活動讓實踐隊員們深入了解了納西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面臨的困難與挑戰。在未來的實踐考察中,實踐隊員們將著力于以普通話路徑溝通納西東巴古文化與現代文化。以腳步丈量鄉村振興,以熱情助力文化發展,推進白地村吳樹灣文旅產業新發展,在廣袤白地書寫長大學子的奮斗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