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9日,我踏入鹽都革命陳列館,“一方紅色熱土”的標識映入眼簾,瞬間開啟了一場沉浸式的紅色基因傳承之旅。這里的每一件展品、每一段史料,都在無聲訴說著鹽都大地的革命故事,尤其是駱繼乾、唐德芳、宋景煜三位年輕烈士的事跡,深深震撼著我,讓我對紅色基因傳承有了更為具體且深刻的感悟。


在“鹽城‘雙十事件’及三烈士”展區,當了解到三位烈士為宣傳革命思想、推動農民暴動,不懼危險散發傳單,最終被捕犧牲,且犧牲時最大不過26歲,最小僅19歲,我的內心久久無法平靜。他們正值青春年華,本可享受歲月靜好,卻為了心中的信仰,毅然選擇直面黑暗、奔赴險境。這讓我真切體會到,紅色基因里飽含著無畏的勇氣與堅定的信仰,是先輩們用熱血甚至生命鑄就的精神密碼。


在館內參觀過程中,從展現鹽城世紀初市井生活的模型,到讀書合作社里青年們求知若渴的場景還原,再到《婦女歌》傳遞出的革命覺醒,我逐漸梳理出鹽都革命的脈絡。這些內容與三烈士事跡相互交織,讓我明白紅色基因并非孤立存在,它滲透在革命的每一個環節、每一次努力中。無論是理論傳播、文化覺醒,還是實際斗爭,都離不開紅色基因的驅動,它是革命先輩們為追求解放、實現理想,在不同領域持續奮斗的精神指引。


這次實踐,讓我對“聚焦紅色基因傳承”有了更落地的理解。紅色基因不是遙不可及的概念,而是通過一個個具體的人物、故事、場景,鮮活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它需要我們去挖掘、去講述、去體驗,像館內通過經典誦讀、劇目編創等形式讓紅色基因“活”起來一樣,我們在生活中,也應積極用這些方式,讓紅色基因融入日常,成為激勵自己前行的動力。
同時,三位年輕烈士的犧牲也讓我意識到,傳承紅色基因,是我們當代青年的責任與使命。先輩們在青春歲月里為信仰拼搏,我們也要在新時代,將紅色基因轉化為奮斗的力量。在知上,深入學習革命歷史,銘記紅色故事;在情上,共情先輩們的熱血與犧牲,厚植愛黨愛國情懷;在意上,堅定傳承紅色基因的決心;在行上,以實際行動踐行革命精神,無論是努力學習、服務社會,還是傳播紅色文化,都讓紅色血脈在新時代持續涌動。
走出陳列館,陽光灑在身上,而三位烈士的身影與紅色基因的力量,已深深烙印在我心中。我愿成為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傳播者,讓這份來自鹽都紅色熱土的精神財富,在新時代綻放更耀眼的光芒,激勵更多人在知、情、意、行中,續寫紅色傳承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