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感悟:走村訪戶探黨建,基層初心暖人心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為我打開了一扇深入基層的窗口,讓我得以跳出書本理論,在真實的鄉村土地上感受黨建工作的溫度與力量。這個夏天,我加入曲阜師范大學尋英故里·佑踐紅心實踐隊,前往臨沂市平邑縣的鄉村開展黨建調研。通過與兩位負責黨務工作的村委會干部深入交流,那些關于黨建日常、黨員風貌、服務成效的鮮活故事,讓我對基層黨建工作有了更真切的認知,也收獲了滿滿的感動與思考。
圖為實踐隊員在村委會與黨務工作者交流黨建工作。王欣怡供圖
黨建日常:在瑣碎中堅守初心
走進村委會辦公室,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墻上整齊懸掛的黨建工作流程圖,桌上堆疊著厚厚的學習資料和黨員檔案。負責黨建工作的村干部正低頭準備著近期的學習計劃,陽光透過窗欞落在他專注的臉上,空氣中彌漫著紙張與墨水的清香。當被問及日常工作內容時,他笑著指向桌上的文件:“說白了就是做‘傳聲筒’和‘服務員’,把上級的政策精神準確傳達到每個黨員心里,再帶著大家一起學、一起做。”他告訴我,每天的工作從梳理文件開始,要把抽象的政策轉化為村民能聽懂的語言;午后的時光常常用于組織黨員學習,從理論解讀到案例分析,確保學習不走過場;傍晚則要走村入戶,看看誰家有困難,聽聽大家對村里工作的意見。“黨建不是喊口號,得落到實處。”
另一位女性黨務工作者則專注于主題黨日活動的組織,她的辦公桌上放著一沓活動方案,從“黨史學習教育”到“為民辦實事”,每個主題都結合村里實際做了細化。“每月一次的主題黨日不能搞形式主義,得讓黨員真正有所收獲。”她舉例說,上個月的活動是組織黨員幫孤寡老人打掃屋子,既落實了學習要求,又解決了實際問題,這樣的活動才受黨員和群眾歡迎。
在他們的講述中,我漸漸明白:基層黨建工作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更多是在日復一日的瑣碎中堅守初心,在政策與群眾之間架起橋梁。那些被仔細標注的學習計劃、被反復修改的活動方案,都是黨建工作扎根鄉村的生動注腳。
黨員風貌:從“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轉變
談及近年來黨員工作的變化,兩位干部都難掩欣慰之情。負責黨建工作的干部回憶說,幾年前組織學習時,總有黨員找借口缺席,開展志愿服務也得反復動員;而現在,學習日的會議室總是坐得滿滿當當,黨員們還會主動帶著問題來交流,志愿服務報名更是十分踴躍。“最大的變化是心態,從‘要我做’變成了‘我要做’。”女性黨務工作者則特別提到了黨員服務意識的提升。“以前開黨員會,大家討論的多是自家事;現在一開會,都在說‘村里的路該修了’‘老人的養老金該核實了’。”她講述了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去年冬天雪下得特別大,第二天一早,黨員們自發組織起來掃雪,從村委會到各條村道,短短兩小時就清理干凈,方便了村民出行。“這在以前是很難想象的,現在黨員們都有了主動服務的意識。”在與村民的閑聊中,我也聽到了類似的評價。一位老人說:“現在有困難找黨員準沒錯,上次我家水管壞了,給村委會打了個電話,黨員很快就來修好了。”這樣的變化或許細微,卻真實地發生在鄉村的每個角落,讓黨建工作不再遙遠,讓黨員形象在群眾心中更加鮮活。
我深切感受到:黨員風貌的轉變,不是靠強制要求,而是源于內心的認同。當黨建工作真正與群眾需求相結合,當服務群眾成為黨員的自覺行動,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自然會越來越強。
服務成效:用真心換民心的溫暖答卷
黨員風貌的轉變,最終都轉化成了服務群眾的實效。兩位黨務工作者不約而同地提到,黨員服務態度的改善讓群眾最有獲得感。負責黨建工作的干部說,以前村民辦事可能要跑好幾趟,現在黨員主動上門了解需求,很多事情在村里就能協調解決,“為群眾利益走了近路”。他舉例說,村里的孤寡老人行動不便,黨員們就輪流幫他們買藥、買菜、陪同看病;秋收時勞動力不足,黨員服務隊就主動幫忙收割,這些實實在在的幫助讓群眾心里暖烘烘的。女性黨務工作者則分享了黨員關愛留守老人的故事:村里組建了“黨員幫扶隊”,定期給獨居老人送飯送水、打掃衛生,逢年過節還會組織慰問。有位老人子女在外打工,黨員們不僅幫他解決生活難題,還經常陪他聊天解悶,讓老人不再孤單。“群眾嘴上不說,但心里都記著黨員的好。”她說,現在村里的矛盾少了,大家對村委會的工作也更支持了,這就是黨員服務群眾帶來的最直觀變化。
前行方向:在反思中追求更好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兩位黨務工作者也清醒地指出了需要改進的地方。負責黨建工作的干部坦言,黨員的服務帶頭作用還需進一步加強,部分黨員在面對復雜問題時仍有畏難情緒,在引導群眾發展產業、改善生活條件等方面的帶頭作用發揮不夠。“黨員不僅要做服務群眾的‘勤務員’,更要做帶領群眾發展的‘領頭雁’。”這是他對黨員隊伍建設的期許。女性黨務工作者則認為,提高黨員素質和加強黨建引領是關鍵。她提出,要通過技能培訓讓黨員掌握更多實用技術,才能更好地服務群眾;要完善激勵機制,讓積極服務的黨員有榮譽感,帶動更多人參與進來。“改進不能急于求成,得一步一個腳印來。”她的話讓我明白,黨建工作的提升永遠在路上,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反思、持續改進。他們的坦誠讓我深受觸動:真正的進步不僅在于看到成績,更在于清醒地認識到不足。基層黨建工作就是在這樣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向前推進,在持續改進中贏得群眾的信任與支持。
這次實踐讓我跳出了書本上的黨建理論,在鄉村的土地上看到了黨建工作的生動實踐。從兩位黨務工作者的堅守中,我讀懂了基層干部的責任與擔當;從黨員風貌的轉變中,我感受到了黨建工作的實效;從群眾的笑容里,我理解了“為人民服務”的深刻內涵。這段經歷讓我明白:黨建工作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由無數基層工作者的汗水澆灌而成,由無數黨員的行動詮釋而成,由群眾的獲得感見證而成。作為青年學子,我們更應走進基層、了解基層,將所學知識轉化為服務社會的力量,讓青春在實踐中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