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促進紅色教育的發展,弘揚紅色精神,激揚奮進力量。2025年7月23日,淮北師范大學“深耘八皖沃土,云聚紅跡鑄新篇”點亮八皖實踐團志愿者來到蕪湖市烈士陵園進行實地參觀,了解并宣傳蕪湖市的紅色革命歷史,緬懷革命英烈,感悟紅色文化。
踏入莊嚴肅穆的烈士陵園,青柏夾道的石階通向陵園深處,拾級而上,一座巍峨的革命烈士紀念碑赫然矗立在廣場中央,碑身由潔白的花崗巖筑成,碑前刻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八個蒼勁有力的鎏金大字,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如同凝固的誓言,承載著先烈們為理想信念浴血奮戰的壯烈歷史,令人肅然起敬。瞻仰著這高聳的紀念碑,志愿者懷著崇高的敬仰面向紀念碑敬禮并將這八個大字刻入心底。
圖為志愿者面向紀念碑敬禮。石秀琴 供圖
隨后,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志愿者走進革命烈士紀念館。館內陳列的一張張泛著歲月痕跡的老照片,一件件銹跡斑駁的革命文物,一段段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跡。生動再現了革命先輩們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在槍林彈雨中浴血奮戰、舍生忘死的崢嶸歲月。從蕪湖早期黨組織的創建,到抗日戰爭時期的艱苦卓絕斗爭,再到解放戰爭階段的殊死拼殺,每一段歷史敘事都在志愿者心中激起強烈震撼。面對如此殘酷的戰爭,革命先烈們并沒有退縮,而是燃盡生命堅持到最后一刻。正是他們的堅持,迎來了最終革命的勝利,使得蕪湖地區獲得解放。
圖為革命先輩們進行激烈抗爭的浮雕。石秀琴 供圖
圖為志愿者回顧三山戰斗以及蕪湖解放的歷史。石秀琴 供圖
隨著路標的指引,在紀念館肅穆的英烈墻前,志愿者緩緩駐足,目光莊重而凝重。墻面上,工整的字體鐫刻著無數革命烈士的姓名,每一個名字背后,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他們中,有的是在槍林彈雨中沖鋒陷陣的戰士,硝煙熏黑了臉龐,彈片劃破了衣衫,卻始終高舉紅旗,向著敵人的堡壘奮勇沖擊;有的是潛伏在敵營深處、行走于刀尖之上的地下工作者,隱姓埋名,在黑暗中傳遞情報,用智慧與膽識與敵人周旋。盡管身份截然不同,所處戰場各異,但他們都懷揣著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在歷史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地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用熱血鑄就了不朽的豐碑。那些為了理想信念拋頭顱、灑熱血的先烈們,雖已遠去,但他們的精神卻永遠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讓志愿者深受觸動,心靈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禮。
圖為蕪湖市烈士陵園的英名墻。石秀琴 供圖
紀念館的出口處的大廳中間屹立這一塊紅色的入黨誓詞展板,莊嚴的鐮刀錘頭閃耀光芒,入黨誓詞如同一束熾熱的光,照亮信仰之路。“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 這一句句誓言,是共產黨人對信仰的莊重承諾,承載著為黨和人民奉獻一切的決心。在宣誓的那一刻仿佛志愿者與革命先輩跨越了時空的界限,志愿者在革命先輩們面前莊嚴宣誓。
圖為入黨誓詞展板。石秀琴 供圖
經過此次“深耘八皖沃土,云聚紅跡鑄新篇”點亮八皖實踐活動,志愿者精神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少年強則國強”,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志愿者應主動承擔起時代賦予的使命,砥礪前行,不畏困難。在未來的學習與實踐進程中,志愿者將以革命先烈為楷模,恪守初心使命,弘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以實際行動彰顯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意識與擔當精神。
通訊員 石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