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把握人工智能在各行業中的創新應用,體會‘AI+’驅動下的中國式科技發展路徑,近日,浙江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赴杭州“探索AI賦能百業,解碼智慧創新成就”實踐服務團一行,走進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錢塘院區,浙江大茗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華三集團,浙江極克機器人有限公司開展“AI賦能”調研體驗活動。
醫智融合:杭州九院AI賦能智慧醫療探索 實踐團在學院老師的帶領下,前往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錢塘院區,探訪AI在智慧醫療領域的創新應用,零距離接觸了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最新“黑科技”。
醫院信息科負責人王剛熱情地向同學們介紹:歷經四個階段發展,醫院已部署了覆蓋各環節的160套智能系統。最讓成員門驚嘆的是那些“智能小助手”:基于先進大模型的內鏡輔助診斷系統,能實時提示醫生檢查關鍵部位,還能“開口說話”自動生成報告;多學科聯合搶救系統運用智能通知和人臉識別,硬是把急診響應時間壓縮了寶貴的30%,為生命爭分奪秒;而智慧急救更厲害,救護車上的生命體征數據能“飛奔”回醫院,專家遠程指導搶救,讓急救能力“插上翅膀”。王剛強調,這些AI“絕不是為了替代醫生,而是醫生最得力的幫手”。醫院還利用視頻分析等技術,讓后勤管理也變得更“聰明”,比如及時預警病人離院。
醫院黨委副書記徐惠平對同學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表示“大學的青春智慧與醫院的臨床實踐完美互補,一定能實現醫療技術創新和高水平人才培養的‘雙向奔赴’,為智慧醫療的騰飛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茗香智萃:大茗堂AI賦能智慧農業實踐 實踐團走進浙江大茗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探索AI在農產品深加工中的創新應用。作為茶業深加工領軍企業,大茗堂依托現代生物技術與AI融合,通過智能算法優化研發流程,利用大數據實現市場精準匹配。企業代表介紹,AI在提升生產效率、優化供應鏈及精準營銷等方面已展現潛力,盡管應用仍處探索階段,但已成為推動傳統茶產業向綠色化、智能化轉型的核心動力。
成員們考察智能化生產線與研發實驗室后發現,AI技術貫穿從原料檢測到產品營銷的全流程。例如,通過機器學習優化提取工藝參數,使有效成分得率提升15%;基于消費數據建模實現產品精準推送。實踐團認為,AI賦能農業不僅降本增效,更為鄉村振興提供了“科技+產業”的融合范式。
數智領航:新華三AI技術創新與場景實踐 實踐團拜訪新華三集團,探秘AI在多領域的創新成果與應用場景。在創新體驗中心,成員們觀看新華三發展歷程視頻后,深入了解其在云計算、大數據、AI及網絡安全領域的核心技術。
在物聯網展區,新華三展示了智慧城市、交通、家居等場景的互聯互通方案;硬件創新區的自主研發交換機、路由器等產品,以卓越性能和低能耗優勢,為綠色數據中心建設提供支撐。成員們感嘆于新華三“AI+醫療”“AI+城市”等場景的落地成果,認為其技術路徑展現了“硬科技+軟場景”的融合智慧。此次調研不僅拓寬了科技視野,更啟發了對AI倫理、技術普惠等議題的深度思考。
智械革新:探訪極克機器人AI+制造新生態 實踐團走進浙江極克機器人有限公司,聚焦AI+機器人制造領域展開深度調研。浙江極克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余建在采訪中指出,AI技術正推動機器人產業實現從“機械執行”到“智能交互”的跨越。以大模型為核心的技術突破,賦予機器人任務理解、感知決策和運動控制的閉環能力,使其從專用型設備升級為能自主交互的智能個體。他強調,當前機器人教育體系建設是行業發展的關鍵,需通過全鏈條培訓體系填補AI、機器人等領域的人才缺口,倡導“終生學習”以適應技術迭代速度。
在余建指導下,成員們實操了宇樹機器人GO1、GO2及UnitreeH1等產品,見證機器人完成多方向行走、蹲起握手等動作。成員呂宛凌在體驗后說道,AI大模型支撐下的人形機器人“艾米”實現了無障礙語音交互,H1機器人的動作響應精準流暢,“這種人機協同能力預示著AI機器人將在服務、工業等場景釋放巨大潛力”。
結語 實踐團通過兩天的調研從智慧醫療到城市數字化解決方案,從機器人制造到農業深加工,見證了AI技術在“產業升級、民生服務、社會治理”等維度的賦能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