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命運暗處,他們親手貼上第一片金芒
金箔被鑷子挑起,在空氣中微微震顫著,如同一塊浮動的陽光碎片。這一刻,沒有人在意過去,他們只關心如何讓這片金妥帖地落在屬于它的位置。
2025年7月17日上午,陽光工坊和寧波鄞州怡康院聯合浙江萬里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巧手筑夢隊”,針對涉案兒童這個特殊群體開展了一堂以制作金箔畫為主題的非遺體驗課。
金箔畫是一種傳統的民間藝術,發源距今已有千年。以金箔替代筆墨入畫,其憑借著獨特的制作工序和令人驚艷的藝術表現力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占據著一席之地。
陽光工坊的主理人謝偉英老師作為體驗課的主講人,對金箔畫的起源及演進歷史進行了簡單的介紹,與此同時隊員楊朵拉進行相關物料的分發,隨后便展開了這節體驗課最重要部分的教學——金箔畫制作。
金箔畫的制作步驟主要分為四個部分:首先是在紙上描出畫面主體的基本輪廓,接著在輪廓內涂抹膠水,待膠水干至半透明狀后再用鑷子將覆蓋到畫面之上,最后用軟毛刷清除多余的金箔,使圖案顯現出來。
第一次做金箔畫,同學們還是有一些無措。看著眼前的材料無從入手、膠水涂多了導致模板與卡紙無法脫離、完成了一個步驟后不知如何進行下一步......
面對種種情況,謝偉英老師和“巧手筑夢隊”隊員楊朵拉密切地關注著同學們的制作情況,并在同學們遇見困難時積極地進行指導。
一開始,面臨問題時同學們選擇的是逃避,只是坐在一邊沉默地玩著手機。隨著課程的推進,同學們的選擇也發生了改變。
“接下來應該怎么做?”一名同學主動向楊朵拉發問。
“接下來我們要使用金箔,可以用鑷子把金箔放到這一塊涂了膠水的地方......”
無言,大家都屏住了呼吸,生怕一呼一吸間氣流會驚擾了鑷子尖端那薄如蟬翼的金屬片——金箔紙成功落在了預估的位置。
同學沒有多說什么,他的喜悅只是跳躍在金箔紙褶皺處折射的金光里,鋪展在他一次比一次更自信的操作中。
“怎么是這樣的.....”看著眼前并不平整的金箔畫,這名同學顯然有些失落。因為操作時的小失誤,金箔紙并沒有如預期般平整地展開。
“這樣也很好看呀,我覺得皺皺的反而有種古樸的美!”隊員楊朵拉說著,在手機上找出了自己以前做的金箔畫的照片,向周圍的同學展示,“我當時做的也不是很完美,但我還是很喜歡這幅作品。是我在制作這幅金箔畫時的獨特感受,讓它在我心中擁有著獨一無二的美感。”
一次金箔畫的非遺體驗課真的能改變什么嗎?在場的每一個人心中可能都有這個疑問。
這可能什么都改變不了,但這也可能能改變很多。
誰都說不準,這些少年在往后人生的某個階段會不會想起這個陽光明媚的上午,會不會回憶起貼金箔時內心那種寧靜與平和的體驗,這一次與古老非遺文化的邂逅會不會無意間觸動哪個人的興趣點。
“一只南美洲的蝴蝶扇動翅膀,結果可能引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一片薄到不能再薄的金箔紙,也許會落下未曾設想過的重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