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巢湖市烔煬鎮的留守兒童們迎來了一群帶著陽光與暖意的“大朋友”——巢湖學院的師生志愿者。他們懷揣著對孩子們的牽掛,跨越城鄉距離,在這里拉開暑期社會實踐的序幕,用知識澆灌夢想,用陪伴驅散孤單,為孩子們的夏日時光注入別樣的溫暖與色彩。
鏡頭下的溫暖:記者關注與愛的傳遞上午,合肥市廣播電視臺的記者們專程來到烔煬鎮,聚焦巢湖學院師生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深入現場進行采訪報道。他們穿梭在活動場景中,用鏡頭細致捕捉師生與留守兒童互動的每一個溫馨畫面,探尋活動背后承載的初衷與價值。采訪過程中,孩子們的臉上始終掛著純粹的笑容,他們親昵地圍在志愿者身旁,大方地回應著記者的提問。志愿者們則以耐心的態度,詳細介紹活動的各項安排,娓娓道來與孩子們相處時的暖心片段。采訪接近尾聲時,一份份特別的禮物送到了孩子們手中——一個個嶄新的書包。孩子們雙手接過書包,眼中瞬間綻放出驚喜與感激的光彩,這小小的物件里,不僅飽含著志愿者們的濃濃關愛,更寄托著對他們未來成長的真摯祝福。

之后,志愿者湯媛媛為孩子們開設了一節獨具意義的音樂課。她用溫柔的語調教孩子們演唱《感恩的心》,同時細致地指導他們學習這首歌配套的手勢舞。孩子們緊隨湯媛媛的節奏,專注地學唱著,稚嫩又清亮的歌聲在教室里久久回蕩。當孩子們能夠熟練地做出手勢舞動作時,他們的臉上寫滿了滿滿的成就感。這堂課早已超越了單純的音樂教學,更像是一堂生動的感恩教育課,讓孩子們在歌聲與舞動的交融中,悄然學會了感恩,懂得了珍惜身邊的每一份情誼與事物。
正午時分,志愿者們早已在廚房忙碌許久,為孩子們精心烹制了一桌可口的午餐。他們洗菜、切菜、翻炒,每一個步驟都飽含著心意,只為讓孩子們吃上熱乎美味的飯菜。孩子們圍坐在餐桌旁,大口品嘗著志愿者們親手做的菜肴,幸福的笑容在臉上綻開。這頓午餐不僅帶來了味蕾的滿足,更像一股暖流涌入心底,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溫馨。志愿者們坐在孩子們中間,邊吃邊聊,時而傾聽孩子們分享校園趣事,時而講述自己的大學生活,整個餐廳都被歡聲笑語填滿,暖意融融。
音樂啟蒙:電子琴課點亮藝術夢想下午,電子琴的身影出現在教室中央,志愿者司子弘接過愛心接力,為孩子們帶來一堂特別的音樂啟蒙課。他先是手指輕動,展示電子琴的按鍵與發聲,又通過手勢比劃,向孩子們示意琴鍵的排列規律和基本演奏手法。孩子們的目光緊緊追隨著他的動作,小腦袋微微前傾,眼神里滿是對這臺會“唱歌”的樂器的好奇。隨后,司子弘示意孩子們輪流上前嘗試。起初,孩子們的手指落在琴鍵上還有些猶豫,觸鍵也略顯生硬。但在他一次次耐心的示范和眼神鼓勵下,孩子們漸漸放松下來,指尖的動作越來越靈活。當簡單而連貫的旋律從孩子們手下流淌出來時,他們驚喜地抬起頭,彼此交換著興奮的眼神。小小的臉上綻開自信的笑容,仿佛在這一刻,他們都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音樂舞臺,藝術的種子在心中悄然發芽。
此次巢湖學院師生在烔煬鎮的暑期社會實踐,如一股暖流涌入留守兒童的生活。志愿者們不僅帶來了嶄新的書包,更用一堂堂精心設計的活動,在孩子們心中播下溫暖的種子。音樂課上的歌聲與手勢舞,電子琴課上的指尖躍動,不僅讓孩子們接觸到藝術的美好,更在嘗試與進步中悄悄拾起了自信,懂得了用真誠回應關愛。師生們用腳步丈量責任,用陪伴傳遞溫情,為缺少父母常伴的孩子們點亮了一盞名為“希望”的燈。這份善意也牽動了更多人的心——合肥市廣播電視臺的鏡頭記錄下這些瞬間,讓城鄉角落的這份牽掛被更多人看見,喚起社會對留守兒童群體的關注與共情。未來,巢湖學院的師生們還將帶著這份初心繼續前行,讓暑期實踐的愛心接力不斷檔,用持續的陪伴與關懷,為孩子們筑起一個充滿愛與鼓勵的成長空間,讓每一顆童心都能在陽光般的呵護下,無憂無慮地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