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遇電商,實踐探新路——西安郵電大學實踐隊赴洛南實踐記
7月12日至13日,西安郵電大學赴陜西洛南“鏈動非遺?云播豐饒”電商興農暑期社會實踐隊,帶著電商助力非遺發展的目標,在洛南開展了一場非遺與電商融合的實踐探索,力求為當地非遺項目找到一條數字化發展新路徑。
7月12日,實踐隊首站來到保安鎮巧手草編工坊,便直奔“非遺如何借電商出圈”這一核心問題。隊員們在觀察草編制作流程時,就開始思考如何將這一過程轉化為吸引線上觀眾的內容。看到工坊里樣式傳統的草編產品,隊員們與傳承人屈軍俠商議,提出在保留傳統技藝的基礎上,融入現代設計元素,開發適合年輕消費者的草編文創產品,如草編筆記本封面、草編裝飾畫等,以適應電商平臺的銷售特點。同時,隊員們還現場演示了如何通過手機拍攝草編制作的精彩瞬間,剪輯成短視頻用于線上宣傳,并向手工藝人介紹了直播帶貨的基本流程和技巧,讓他們對電商銷售有了更直觀的認識。下午在洛味緣企業,隊員們針對農特產品與非遺的結合提出建議,計劃將草編元素融入核桃、豆腐干等產品的包裝設計中,提升產品的文化附加值,為電商銷售增加賣點。
7月13日,實踐隊將非遺與電商的融合探索延伸到更多領域。在倉頡造字發源地,隊員們想到可以將倉頡造字的文化故事融入到非遺產品的線上推廣文案中,增加產品的文化內涵和吸引力。在非遺街,面對手工掛面、金箔造花等非遺項目,隊員們為傳承人分析了不同非遺項目的特點適合的電商推廣方式:手工掛面可突出其傳統制作工藝和健康屬性,通過直播展示制作過程和烹飪方法;金箔造花則可強調其工藝的精湛和藝術性,適合在高端電商平臺進行推廣。隊員們還幫助部分傳承人注冊了電商平臺賬號,指導他們完善賬號信息,為后續的線上運營打下基礎。此外,針對非遺產品線上銷售可能遇到的物流、包裝等問題,隊員們也與當地相關人員進行了探討,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決方案。
這兩天的實踐,團隊始終圍繞非遺與電商的融合展開,從產品創新到推廣方式,從平臺選擇到配套服務,進行了全方位的探索。通過這些實踐,不僅讓當地傳承人看到了非遺項目通過電商發展的可能性,也為團隊后續制定更完善的“鏈動非遺?云播豐饒”實施方案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