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下午,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食品安全與營養中國行”活動走進江夏區文苑社區,面向小朋友開展“食品添加劑大揭秘:食品中的神奇小伙伴”主題宣講活動。活動通過趣味講解、互動實驗和生動案例,引導小朋友們共同揭開食品添加劑的“神秘面紗”,培養科學的健康飲食觀念。
圖1 宣講PPT 拍攝者/楊博宇
一、認識我們的“神奇小助手”—— 食品添加劑! “小朋友們,準備好探索充滿驚喜的食物世界了嗎?今天,讓我們一起認識那些讓食物變得更美味、更誘人的‘秘密幫手’吧!” 隨著成員鄭任宇親切的開場,科普宣講活動正式拉開帷幕。鄭任宇首先引導小朋友們觀看了一段簡短有趣的視頻,直觀展示了食品添加劑如何讓食物更美味、更美觀并延長保鮮期。小朋友們興趣盎然,紛紛舉手提問:“食品添加劑都有哪些種類?”“它們在我們最喜歡的零食里起什么作用呢?”隨后,鄭任宇以“‘食品添加劑’究竟是什么?”為切入點,結合貼近生活的實例,從“食品小衛士”——防腐劑、“甜蜜魔法師”——甜味劑等常見添加劑入手,用生動的語言為小朋友們系統講解了防腐劑、色素、甜味劑等的作用原理與安全性知識。

圖2 鄭任宇為小朋友們進行科普講解 拍攝者/楊博宇
二、“火眼金睛”—— 尋找食品添加劑 講解甜味劑環節,鄭任宇以小朋友們最喜愛的甜品為切入點,迅速點燃了大家的興趣。在小朋友們對食品添加劑有了初步認識后,為加深理解、增強體驗感,實踐團為小朋友們準備了食品配料表。小朋友們現學現用,運用剛掌握的知識,在卡片上辨識并指出其中“隱藏”的甜味劑名稱。現場氣氛熱烈,孩子們熱情高漲,或互相討論,或在卡片上圈畫答案,并積極舉手大聲分享自己的發現!

圖3 小朋友們在卡片上尋找食品添加劑 拍攝者/楊博宇
三、食物的“化妝師”—— 著色劑排排隊鄭任宇用生動的語言向小朋友們解釋道:“這些‘食品化妝師’本領可不小,它們能為食物穿上鮮艷亮麗的‘外衣’,讓食物看起來更加誘人可口,就像繽紛的彩虹糖果一樣!” 為加深理解,團隊設計了“天然色素與人工色素分類”互動游戲。小朋友們根據領取到的食品卡片,判斷其中所含色素類型,并選擇加入“天然色素”或“人工色素”陣營進行分組站隊。 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小朋友們直觀認識到日常飲食中應優先選擇富含天然色素的食品。

圖4 趣味互動現場 拍攝者/楊博宇
四、小小科學家—— 神奇的泡泡飲料、牛奶變果凍為深化孩子們對食品添加劑的科學認知,鄭任宇邀請四位小朋友上臺,共同參與“泡泡飲料實驗”和“牛奶變果凍實驗”。 當小蘇打與白醋加入清水中,杯中液體迅速翻騰起氣泡,化身為酷似雪碧的“泡泡飲料”;而白醋與牛奶相遇后,則凝結成果凍狀的半固體。神奇的實驗現象引得臺下驚嘆聲此起彼伏。小朋友們迫不及待地提問:“這是為什么呢?”鄭任宇解釋道:清水變“泡泡飲料”是因為堿性的小蘇打與酸性的白醋發生化學反應,釋放出二氧化碳氣體;而牛奶變“果凍”則是白醋使牛奶中的蛋白質結構發生變化,導致凝固。恍然大悟的小朋友們興奮地表示:“今天學到了好多食品添加劑的奧秘,回家一定要和爸爸媽媽分享這些健康知識!

圖5 小朋友們舉手回答問題 拍攝者/楊博宇

圖6 小朋友們進行趣味實驗 拍攝者/楊博宇
活動尾聲,鄭任宇對本次科普宣講進行了總結,引導小朋友們從“火眼金睛看標簽”等四個維度出發,科學理性看待并合理選擇含添加劑食品。 本次“食品安全與營養中國行”活動聚焦食品添加劑主題,通過科普講解、互動問答、趣味實驗等多元形式,有效提升了兒童群體對食品添加劑的認知水平,助力其樹立科學健康的食品安全觀念。
通訊員:楊博宇 程夢然 董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