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深化,文旅融合、生態修復、產業更新成為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路徑。鄉村空間不再僅作為傳統農業與居住場所,而逐漸演變為承載文化、生態、經濟功能的復合型生活單元。在此背景下,推動鄉村產業業態創新與文化價值再造,已成為政策驅動與發展實踐的共識方向。借此契機,浙江農林大學“竹韻溪創”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于七月中旬前往湖州市安吉縣報福鎮深溪塢村,圍繞村內兩處富有潛力的閑置空間——老木板廠與湯家山觀景平臺展開調研與設計探索,為該村鄉村振興貢獻智慧與力量。

深溪塢村位于浙江省安吉縣報福鎮,地處天目山北麓群山環抱的峽谷地帶,是黃浦江源頭的重要生態節點。村域生態資源豐富,竹林覆蓋率超過90%,擁有4.4萬余畝生態山林,盛產高山綠茶、石筍干、山核桃、野生蜂蜜等特色物產。境內深溪河綿延20余里,溪水清澈、溪石嶙峋,構成“深溪大峽谷”天然景觀。除了生態基礎良好,深溪塢村還擁有顯著的地質與人文資源。村中“大石浪”景區為亞洲最大裂谷石浪,是第四紀冰川遺跡,被列入省級地質保護名錄,具備稀有的科普與生態游憩價值。


團隊在村委的帶領下,對老木板廠和湯家山景觀平臺進行了實地勘察,采集數據,進行詳細測繪,并從專業的設計角度提出了活化空間的方案。

隨后團隊也通過與村委的座談更深入地了解當地需求,由于村莊受地理位置限制,整體分布呈線狀,場地服務功能并不能很好覆蓋村民,因此在針對設計場地的服務功能時將主要圍繞游客展開。

此次調研不僅是對現有閑置空間的初步分析,也為后續的規劃設計奠定了基礎。“竹韻溪創”團隊通過創意設計,將為深溪塢村的空間更新與產業發展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案,幫助村莊延伸產業鏈條、提升吸引力,并為未來的鄉村振興繪制出一幅美麗的藍圖。
文稿撰寫:陳昊
圖片拍攝:浙江農林大學“竹韻溪創”暑期社會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