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與營養中國行”博士團走進新北路暑期托管班
2025 年 7 月 14 日下午4點,“食品安全與營養中國行” 博士團走進江夏區新北路社區暑期托管班,為小朋友們開展 “冰箱小衛士,食品安全我知道” 主題宣講活動。博士團成員通過生動形象的講解與妙趣橫生的互動游戲,帶領小朋友們探尋冰箱保鮮的奧秘,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播撒下食品安全的種子,讓健康飲食的理念悄然扎根心間。

圖1 宣講PPT 拍攝者/楊博宇
小偵探出動:冰箱里的潛在危險藏在哪里?
活動伊始,成員鄭任宇向在場小朋友們熱情招手:“歡迎來到超級食物偵探學院!” 隨即拋出兩個趣味問題:“大家知道冰箱冷藏室和冷凍室的溫度分別是多少嗎?” 話音剛落,小朋友們便高高舉起小手,爭先恐后地搶答,現場瞬間洋溢著熱烈的互動氛圍。
在鄭任宇的細致講解下,小朋友們很快牢記了關鍵知識點 —— 冷藏室溫度需控制在 0-4℃,冷凍室則要維持在-18℃。緊接著,小朋友們被分成五個小組,一場別開生面的 “冰箱探秘” 游戲正式展開。大家圍著團隊精心制作的 “模擬冰箱”,認真排查潛在的安全隱患;隨后抽取 “冰箱不良習慣卡片”,根據卡片顏色提示,一一識別日常生活中冰箱內食品可能殘留的有害物質。?
親身體驗后,小朋友們紛紛有感而發:“原來冰箱也要經常打掃呀,這樣才能不讓細菌滋生,保護我們的身體健康!” 簡單真摯的話語,道出了對食品安全的深刻理解。

圖2 鄭任宇進行開場宣講/楊博宇

圖3 小朋友回答問題/楊博宇

圖4 小朋友們分組進行“冰箱偵探游戲”/楊博宇
冰箱小壞蛋—“李斯特菌”
隨后,鄭任宇聚焦冰箱中的 “隱形殺手”—— 李斯特菌,展開了深入淺出的講解。她巧妙地從小朋友們日常喜愛的零食切入,配合惟妙惟肖的模仿與演示,生動揭示了李斯特菌常潛伏在豆芽、冷肉類熟食、煙熏海鮮等食物中的特性。這番講解瞬間點燃了小朋友們的興趣,大家紛紛興奮地喊出自己愛吃的零食名稱,現場互動熱情高漲。?
“那大家知道冰箱里還可能藏著哪些微生物嗎?” 鄭任宇緊接著拋出問題。第一排的小朋友立刻舉手搶答:“有球菌、桿菌、螺旋菌!” 精準的回答贏得了在場小伙伴的掌聲。借此契機,鄭任宇詳細講解了李斯特菌的滋生途徑與傳播方式。小朋友們聽得格外認真,不少人還主動舉手補充:“如果食物在冰箱里放太久,微生物就會偷偷長出來,就算切掉一部分也會影響健康!” 稚嫩的話語中,透著對知識的深刻理解與積極思考。

圖5 小朋友展示回答問題得到的獎品/楊博宇
模擬偵查——李斯特菌的污染途徑 為幫助小朋友們鞏固對李斯特菌污染途徑的認知,進一步強化 “生熟分開”“徹底加熱” 的食品安全意識,博士團特意準備了食物卡片互動環節。小朋友們接過卡片后,立刻投入到熱烈的討論中,大家結合剛學到的知識,仔細在卡片上搜尋易被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現場氣氛愈發高漲。?
幾分鐘后,鄭任宇微笑著問道:“哪位小朋友愿意分享一下自己找到的易受污染食物呀?” 話音未落,小朋友們便齊刷刷地舉起小手,爭先恐后地搶答。“生雞肉和軟奶酪更容易被污染!”“生食和熟食混放會造成相互污染!” 稚嫩而清晰的回答聲此起彼伏,展現出扎實的學習成果。?
鄭任宇對小朋友們的積極表現和準確回答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補充了一些大家尚未留意到的細節。最后,她號召全體小朋友都來爭當 “冰箱小衛士”,從日常細節做起,用學到的知識守護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讓安全飲食的理念真正融入生活。

圖6 小朋友在卡片中尋找更容易被污染的食物/楊博宇
此次 “食品安全與營養中國行” 博士團深入托管班開展的科普活動,精心構思了一系列充滿趣味與教育意義的環節,以小朋友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將冰箱使用安全、微生物防控等關鍵知識巧妙地融入其中。從開場引人入勝的知識講解,到互動性十足的趣味游戲,再到極具針對性的食物卡片識別環節,全程緊緊抓住了小朋友們的目光,讓他們沉浸在歡樂的學習氛圍之中。活動期間,小朋友們仿佛搖身一變,成為了守護健康的 “小衛士”,全身心投入到知識的探索之旅中。他們不僅熟練掌握了辨別易被李斯特菌污染食物的實用技巧,深刻明晰了 “生熟分開”“徹底加熱” 等守護 “舌尖安全” 的關鍵技能,更在潛移默化間,于內心深處悄然樹立起關注食品衛生、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識。?
隨著活動有條不紊地推進,一粒粒食品安全的種子,已穩穩地播撒在小朋友們的心田。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這些種子必將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為小朋友們的健康成長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助力他們一路邁向健康、美好的生活 。
通訊員:楊博宇 程夢然 董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