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雙棲星愿支教隊開展“走進敦煌”主題活動 揭秘探尋古老的敦煌美學
7月14日,山東大學學生春暉社雙棲星愿支教隊在濟南市南北社區支教點開展了以“走進敦煌”為主題的支教活動。支教隊隊長崔嚴尹帶領孩子們通過口述和視頻教學的方式,讓孩子們在教學中親自感受敦煌之美,體會文化傳承的力量。

活動過程中,小朋友們化身“小小探險家”,在三大趣味關卡中解鎖敦煌奧秘。第一關“沙海尋音”,小朋友們通過聲波振動實驗聆聽“會唱歌的沙子”,通過動畫演示理解了月牙泉“沙中碧玉”的神奇生態。在實驗過程中,同學們打破了固有的對沙漠干旱的刻板印象,了解了沖洪積扇的積水原理,更在親身了解之后發出了“我想去看看”的感嘆。第一個環節的設立,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沙水共生”的生態奧秘,更將由衷感嘆轉化為了守護行動。沙粒的觸感、聲波的震動、水流的清涼構成了強烈的感官記憶,幫助小朋友們形成了對敦煌地標的深度情感聯結。

在第二關“壁畫小工匠”里,將聚焦點集中在了敦煌的特色地標莫高窟。首先,支教隊員精心選取和制作了莫高窟的介紹視頻,向小朋友們展示了莫高窟的歷史地位和精美壁畫圖集,為大家講解了“飛天”“彩塑”等敦煌特色概念,并以七色鹿的故事為引,傳遞了“善行當報,信諾必守”的價值觀。在志愿者的細致講解之下,小朋友們對莫高窟的理解由淺入深,從一幅幅的壁畫里領悟到了敦煌含蓄而深沉的美學理念。

壓軸環節支教隊員以“我心歸處是敦煌”來致敬樊錦詩院長的事跡,小朋友們跟隨視頻重新走上敦煌的守護之路,并書寫下了自己的守護宣言,真正從文化體驗者轉變為了文明傳承者,深度詮釋了敦煌的永恒魅力。

這一系列環節的設計,不僅讓小朋友們在游戲的星河中擷取到了知識與歡樂,更承載著對兒童思維宇宙的虔誠守護。通過任務引導,孩子們打開腦洞,學習到了很多之前并未接觸到的知識,更養成了用直覺觸碰世界的詩意思維。那些被沙粒染上金光的指尖,在便利貼上畫出的歪斜卻閃耀的守護宣言,昭示著“最珍貴的并非標準答案,而是破土而出的想象嫩芽——它們終將在文明沃土里長成守護未來的森林”。
此次“走進敦煌”主題活動,將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相結合,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成為了文化自信在基層建立的重要實踐。在之后的社會實踐里,雙棲星愿支教隊也將繼續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主題,陪伴孩子們度過這個充實而有特色的暑假,讓中華文化在童年的土壤里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