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西安科技大學北疆青鋒·能源報國實踐團聚焦露天礦智能化發展,深入能源企業開展實踐調研,通過座談交流與實地探訪相結合的方式,近距離感受現代礦業的科技變革,深化對“科技賦能能源產業”的理解。
上午,實踐團首先前往機電管理部,在專業工程師的引導下,系統了解露天礦智能化、信息化建設的整體架構。據介紹,該礦通過搭建“一張網、一平臺、多應用”的智慧管理體系,實現了生產數據實時采集、設備狀態遠程監控、作業流程智能調度。從地質勘探數據的三維建模,到開采方案的算法優化,再到能耗指標的動態監測,智能化技術已滲透到礦山生產的全鏈條。隨后,團隊在調度樓203會議室參與專題研討,相關負責人結合行業發展趨勢,詳解智能化建設中的技術突破與實踐難點——例如如何通過5G+邊緣計算解決井下信號覆蓋問題,如何利用AI算法提升設備協同效率等,讓隊員們對礦業智能化的技術邏輯與現實意義有了清晰認知。

下午,實踐團深入露天礦生產一線,實地參觀無人電動礦場及各類核心設備。在無人電動礦場區,無人駕駛電動卡車沿著預設路線精準行駛,配合智能鏟裝設備完成物料轉運,全程無需人工干預。技術人員演示了通過遠程操控平臺實現設備啟停、路徑調整的操作流程,展示了新能源與智能化技術融合帶來的安全效益與環保優勢。在設備展示區,巨型剝離機、智能采裝機械等大型裝備依次排開,其搭載的傳感器與物聯網模塊如同“神經末梢”,實時將運行數據傳回控制中心,為智能化決策提供支撐。隊員們注意到,傳統礦業的“人海戰術”已被“科技軍團”取代,高效、安全、低碳成為新時代礦業生產的關鍵詞。

此次實踐讓隊員們深刻體會到,智能化轉型是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大家表示,將以此次見聞為動力,深耕能源裝備與智能控制等專業領域,未來為推動我國礦業現代化貢獻青春力量,讓“能源報國”的信念在實踐中不斷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