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福建農林大學數字經濟學院“三下鄉”實踐團隊走進安溪縣蓬萊鎮鶴前村,開展“數字助農·荔享蓬萊”主題實踐活動。14名同學通過“荔枝采摘體驗+線上直播宣傳”的創新模式,在清水巖景區視頻號平臺開啟沉浸式助農直播,吸引2991人次在線觀看,新增粉絲14人,以數字經濟力量為鄉村荔枝產業注入新活力。
沉浸式直播:田間地頭變“云端課堂”
“家人們看!這顆‘狀元紅’荔枝果皮薄如蟬翼,果肉晶瑩剔透……”在鶴前村百年荔園內,同學們手持自拍桿,邊采摘邊向鏡頭展示荔枝細節。團隊采用“第一視角”直播方式,跟隨農戶腳步穿梭于荔樹間,現場試吃并講解“一捏二看三聞”的挑選技巧。直播中穿插的互動環節,引發觀眾訂閱熱潮,彈幕紛紛刷屏“想訂購”。

圖為實踐隊員在直播 吳一虹攝
輕宣傳重體驗:打造可持續助農模式
區別于傳統帶貨直播,本次活動聚焦“文化體驗傳播”。團隊成員一邊采摘,一邊向觀眾講解荔枝品種特性、采摘技巧,并現場試吃不同成熟度的果實。并在直播中穿插鶴前村“狀元文化”傳說,展示荔枝古樹保護措施,盡管未開通購買鏈接,仍有觀眾通過咨詢采摘體驗。這種“重體驗、輕銷售”的模式,也得到了鶴前村村民的認可。村民李大爺說:“孩子們的直播讓更多人知道了我們的好果子,比單純賣貨更有意義!”

圖為村民們采摘荔枝的畫面 吳一虹攝
從“屏幕”到“心間”:青春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活動結束后,團隊將直播素材和采摘過程剪輯成系列短視頻,在團隊視頻號公眾號發布,單條播放量不斷升高。此次活動也得到了蓬萊鎮政府的高度評價,這場發生在荔園里的青春實踐,正讓專業知識與鄉村振興碰撞出新的火花。由大學生掀起的“荔枝傳播革命”,也在鶴前村引發了深刻共鳴。當00后的鏡頭對準田埂上的皺紋與古樹上的年輪,一場關于土地、文化與代際理解的對話,正在荔香中悄然生長。
這場由00后主導的鄉村實驗,揭示了新時代青年參與鄉村振興的獨特路徑:他們不滿足于“技術下鄉”的表層介入,而是致力于“系統重構”;不追求“短期流量”的即時回報,而是構建“長期價值”的傳播生態。正如參與直播的觀眾在評論區所言:“在這些年輕人的鏡頭里,我看到了中國鄉村的未來。”
當實踐團隊離開鶴前村時,村口的百年荔樹正結出新的果實。這顆承載著文化記憶與數字基因的荔枝,或許正是中國式農業現代化最生動的隱喻——在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中,青春的力量正在書寫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