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勝利東二號露天煤礦縱深十公里的采掘戰場上,兩千名作業人員如精密齒輪般高效協同運轉。7月8日,西安科技大學“北疆青鋒,能源報國”實踐團走進工程管理部指揮中樞,探秘這座“能源城池”如何通過科學管理體系,讓千軍萬馬化作安全生產的鋼鐵洪流。
五組聯動:織就立體管控網絡
巨幅電子沙盤前,工程管理部部長點亮五大職能區塊:“剝離一組、二組是開路先鋒,采煤組鑄就產能核心,機電組守護設備生命線,綜合組串聯全盤脈絡。”動態數據流揭示管理智慧:
剝離雙雄:南北采區同步推進,日均剝離量達25萬立方米
采煤中樞:精準控制煤層采收率,資源回收率突破98%
機電鐵軍:2000余臺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故障響應<15分鐘
綜合紐帶:安全培訓、應急調度、生態監管三線并進
“五大模塊如同手掌的五指,”部長握拳演示,“收放之間形成安全、效率、環保的最大公約數。”
智慧考勤:衛星定位下的安全防線
當技術員調出人員定位系統,實踐團員們瞬間屏息——大屏上近2000個光點如同星河閃爍。每個作業人員安全帽內置的北斗芯片,正實時回傳三維坐標:“一旦有人誤入爆破警戒區,系統將自動鎖死起爆程序;若遇險情,救援隊能5米內精準定位。”更令同學們驚嘆的是電子圍欄技術:危險邊坡自動生成紅色虛擬屏障,闖入者立刻觸發聲光報警。
三色戰甲:可視化管理的藝術
在采場觀禮臺,流動的色彩構成獨特風景線:
橙衣軍團:剝離組揮動電鏟劈開巖層
藍衣方陣:采煤組操控鉆機精準取煤
銀甲衛士:機電組在礦卡集群中穿梭檢修
“色彩是流動的安全語言,”安全主管舉起三色馬甲,“橙色代表高風險作業區,藍色限定生產核心區,銀色專屬設備維保區。不同區域人員跨區作業需經三重審批。”這種目視化管理使違章率下降47%。
安全積分:行為管理的數字革命
“發現運輸道路裂縫加5分,規范佩戴防護用具加3分。”綜合組組長展示手機里的“安全銀行”APP。這套創新管理系統將安全生產細化為128項行為準則:
正向激勵:積分可兌換假期、培訓資源
風險預警:連續三天未報告隱患自動觸發談話
文化浸潤:月度安全之星故事上墻展示
電子屏滾動播放著最新數據:“本年度累計消除隱患點3921處,人員主動安全參與率達100%。”
青鋒悟道:人本管理的時代答卷
“兩千米深坑,兩千名戰士,靠的不是人海戰術,而是智慧管理的精妙算法!”實踐團長在指揮中心感慨。帶隊老師李胤達凝視著衛星定位圖上跳動的光點:“當每個焊花飛濺的瞬間都被系統守護,每次設備巡檢的路徑皆可追溯,這才是現代能源企業最堅實的底氣。”
夕照為礦坑鍍上金輝,下班的工人們如彩帶般流向生活區。實踐團員們撫摸著安全積分兌換柜里的獎章,翻閱著三色崗位的標準化手冊,記錄下定位系統0.1秒的響應速度——這些細節正拼湊出中國能源工業人本管理的新范式。當“北疆青鋒”的旗幟掠過電子沙盤上流動的光點,年輕學子們讀懂了一組比煤炭更珍貴的數字:2000名建設者用科學管理鑄就的,不僅是億噸產能,更是對生命的至高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