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突破!西科大學子直擊戈壁礦山的“爆破藝術” ——北疆青鋒實踐團零距離觀摩將二礦毫秒微差爆破實景
時間:2025-07-06 13:43:49 關注:
硬核突破!西科大學子直擊戈壁礦山的“爆破藝術”
——北疆青鋒實踐團零距離觀摩將二礦毫秒微差爆破實景
爆破是露天礦生產的先鋒號角。7月5日正午,西安科技大學“北疆青鋒”能源報國實踐團深入新疆天池能源將二礦采掘核心區,在安全警戒線外全程觀摩現代化爆破作業全流程,通過技術解析、實景觀測與爆后評估,解碼“巖石精準解體”背后的硬核科技與安全哲學。
爆破設計:巖石解體的“密碼本”
在臨時搭建的觀測篷內,爆破技術主管展開三維數字設計圖:“本次爆破采用三角形布孔方案,孔徑310mm、孔深18m、超深2.5m,通過逐孔毫秒微差起爆實現能量定向釋放。”他指著屏幕上紅黃交錯的網格解釋——
- 能量控制每孔裝藥量按巖性動態調整,硬巖層增裝乳化炸藥至1.2噸/孔;
- 時序精控 72個炮孔按0-42毫秒等差延時分12段起爆,有效降震30%;
- 安全屏障預埋傳感器網絡實時監測震動波,警戒半徑擴大至1.5公里。
“這不僅是炸開巖石,更是在巖體中雕刻應力通道。”主管的比喻引發實踐團成員紛紛記錄。
爆前準備:精密運轉的“倒計時”
11時30分,采場進入臨爆狀態:
- 無人駕駛鉆機撤離后,**多功能裝藥車**沿預定位精準注入乳化炸藥,誤差<0.5%;
- *數碼雷管檢測儀逐孔校驗電阻值,起爆網絡合格率顯示100%;
- 無人機群升空掃描,三維建模數據與設計圖實時比對,標定3處巖體裂隙修正裝藥參數。
實踐團成員佩戴防震耳罩,通過電子望遠鏡觀測400米外作業面。“連導爆索的纏繞角度都標準化,這種極致嚴謹就是安全基石。”采礦工程專業同學感嘆。
爆震瞬間:大地脈搏的“科技律動”
13時,警報長鳴。
“5、4、3...”倒計時聲中,地面驟然傳來悶雷般連續震動。望遠鏡視野里:
- 首排炮孔騰起15米高塵柱,后續爆破按設計時序如多米諾骨牌般向西推進;
- 巖石按預定方向坍塌,形成60°自然安息坡面;
- 爆區上空的無人機實時傳回熱力圖,顯示震動波強度始終低于安全閾值(0.8cm/s)。
沖擊波裹挾熱風掠過觀測篷,地質系王同學緊盯監測屏:“峰值振速僅0.73cm/s!教科書上的降震理論在現場完美驗證。”
爆效評估:數字驅動的“質量閉環”
爆煙未散,技術團隊已展開評估:
- 三維激光掃描車駛入爆堆,10分鐘生成億級點云模型;
- 塊度AI識別系統自動標注大塊率(<8%)、松散系數(1.42)等關鍵指標;
- 數據直傳調度中心,與挖掘設備智能匹配最佳鏟裝方案。
“爆破質量直接決定后續生產效率。”工程師指著屏幕中棱角分明的巖石剖面,“我們要求爆堆形態像‘切開的面包’——既要充分碎裂,又要保持結構穩定。”
從爆破到報國
“每聲炮響都是能源保供的脈動。”實踐團指導教師現場教學,“從炸藥敏感到數碼雷管,從經驗裝藥到巖性動態匹配,科技已讓爆破從‘粗放藝術’蛻變為‘精準科學’。”本次觀摩與團隊承擔的《露天礦爆破參數智能優化》課題直接聯動,學生們當晚即投入孔網參數建模工作,將震感轉化為算法優化的靈感。
作者:楊明 來源:大學生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