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浙江農林大學“青耘鄉野”暑期社會實踐團的8名師生懷揣著對鄉村發展貢獻專業智慧的熱忱與期待,和其他10支實踐團隊一起肩負著完成各自的“建行裕農通杯”第八屆浙江省大學生鄉村振興創意大賽作品前期現場調研的重任,踏上了前往衢州市開化縣的調研之旅。在這中國共產黨建黨104周年的日子,團隊聚焦于“探尋紅色歷史文脈”與“感悟生態魅力”這兩大核心主線,深入開化的三大核心站點進行初步調研,力求全面了解當地的風土人與情特色資源,為后續精心設計“守望鄉愁·活化新生”主題下的下淤村產業創意項目筑牢堅實的資源根基。
上午,在浙西革命斗爭紀念館,退伍老兵余水榮為實踐團詳細講述了開化縣的革命歷史。館內那泛黃的手稿、銹跡斑斑的武器以及利用現代科技播放的生動影像,還原了那段革命歷程。
圖 1紅色書籍展陳
拾階而上,進入玉屏公園的錫賚庵。開化縣林業局副局長胡文浩指著庵內一棵千年古樟樹介紹:“這棵樹不僅見證了紅軍的英勇斗爭,還衍生出‘樹靈護軍’的民間傳說,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智慧。”團隊成員認真記錄,并圍繞紅色資源保護與利用展開討論。
圖 2講述古樟歷史
下午,在根宮佛國文化旅游區內,開化林業局副局長胡文浩向實踐團成員詳解“以根載道”的生態哲學。“化朽木為藝術,是開化人‘惜物善用’的傳承。”胡文浩介紹道。在這個5A景區里生動傳神的紅色文化、佛教文化、中國傳統文化、自然與動物等主題大型根雕群景觀,展現了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的雙向奔赴。
圖 3紅色主題根雕講解
隨后,在浙江農林大學開化研究院副院長蔡碧凡帶領下開化文化客廳考察。在這里,以“紙、茶、非遺”三大板塊揭開了開化生態縣的發展脈絡。最特別的當列入選浙江非遺的“開化紙”,如今正用于革命檔案修復。“從紅色精神到綠色實踐,開化始終在尋找人與自然的和諧方程。”講解員總結道。
圖 4了解開化生物廊道
本次調研中,紅色傳承教育推動強化實踐團隊的使命感與服務鄉村的自覺性,綠色發展智慧啟迪創新場景賦能方案。實踐團隊將以本次調研成果為基礎,以紅綠精神推動后續下淤村"守望鄉愁·活化新生"的主題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