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7月4日,安徽師范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赴蕪湖輕軌沿線噪聲監測團隊進行了主題為“細聽聲浪分貝,共筑寧靜民意”的問卷調研活動。本次問卷調研活動收集了不同人群受噪聲影響的一手數據,精準定位問題場景與重點群體,量化了噪聲對生活、健康的具體影響,同時也增強公眾參與感,推動群眾參與城市聲環境共治。
一、銀齡問聲
七月的陽光斜照在輕軌站旁的社區涼亭,噪聲監測團隊成員半蹲在藤椅旁,輕聲將問題描述給頭發花白的老人。他們用指尖撫平問卷褶皺,逐字逐句輕聲朗讀問題,汗珠順著下頜墜落在調查表空白處。老人們布滿皺紋的手緩緩搭上隊員的手背,渾濁的眼睛里泛起溫柔的光。老人們指著遠處的輕軌軌道,似在描摹列車經過時空氣震動的波紋,滿是對生活細節的細致觀察。風掠過廊下的風鈴,將老人耳后的白發輕輕揚起,團隊成員默契地放慢語速,用錄音筆仔細收錄每一聲嘆息、每一個期許。那些藏在歲月褶皺里的生活細節,就這樣化作問卷上工整的字跡,成為青年與長者跨越代際的無聲對話。

二、青春對談
江城蕪湖熱浪翻涌,蟬鳴裹挾著暑氣,本團隊的成員們,頂著烈日穿梭于輕軌沿線的站臺、社區與商圈。團隊成員穿著被汗水浸濕的隊服,手中攥著被汗水暈染邊角的問卷,一次次向步履匆匆的同齡人遞出邀請。年輕人接過問卷時專注的神情令人動容:有人倚著輕軌站的立柱,在悶熱中逐字斟酌;有人在樹蔭下席地而坐,認真標注每一處選項;更有人折返而來,補充寫下對降噪的殷切期盼。短短三天,200余份凝聚著思考的問卷被鄭重交回。這些帶著體溫的文字,不僅是對城市聲環境的關切,更是青年學子用腳步丈量城市、以行動守護家園的生動注腳。

三、稚語尋聲
在輕軌站旁的廣場上,當團隊成員專注于問卷調研時,一群背著卡通書包的萌娃好奇地圍攏過來。孩子們亮晶晶的眼睛盯著團隊成員手中問卷,稚嫩的小手主動拿起彩筆,在空白處認真涂抹。有的用蠟筆勾勒出巨大的耳朵,旁邊歪歪扭扭寫著"不想聽轟隆聲";有的畫下戴著隔音耳罩的輕軌列車,彩虹般的線條里藏著奇妙想象。這些充滿童真的畫作,雖沒有工整的文字,卻用最純粹的方式表達著對寧靜的渴望。看著孩子們認真創作的模樣,團隊成員們不禁動容——原來在稚嫩的心靈里,也藏著對美好生活的深切期盼。這些帶著彩虹顏色的"問卷",成為調研中最溫暖的收獲,也讓大家更加堅定了為改善聲環境而努力的決心。

團隊成員頂烈日穿梭街巷,傾聽百姓對噪聲的困擾,沐星辰整理問卷,匯聚民眾對安寧的期盼,以專業監測丈量城市聲域,用熱忱之心守護萬家靜謐,始終踐行“細聽聲浪分貝,共筑寧靜民意”的活動主題,建立起民生與社會的溝通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