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板栗村,探秘趕秋行
2025年6月28日下午,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本科生第三黨支部赴湘西州暑期社會實踐團來到湘西花垣縣,與趕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吳海深老師深入交流,揭開趕秋文化神秘面紗,挖掘非遺文化內涵。?
活動現場,吳海深老師熱情地向同學們介紹,趕秋節是湘西苗族人民慶祝豐收、祈求幸福的傳統節日,承載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節日期間,精彩的舞獅舞龍表演、熱鬧的苗歌對唱、驚險的八人秋千等活動輪番上演,每一個環節都充滿濃郁的民族風情。?
(圖1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吳海深老師)
吳老師分享了自己多年來對趕秋文化的研究成果。他指出,趕秋節不僅是娛樂活動,更是苗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其中的祭祀儀式、傳統技藝都蘊含著先輩們的智慧與情感。在長期研究中,他走遍湘西多個村寨,收集整理了大量珍貴的口述資料和民俗物品,通過文獻研究與田野調查,系統梳理了趕秋文化的歷史發展脈絡。面對學生們對趕秋文化充滿著濃厚的興趣,吳老師目光如炬,侃侃而談,又講述了一些流傳的和趕秋有關的民間故事,以及看到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對趕秋文化傳承內心的自豪,他欣喜地向同學們展示著手機里年輕人學習舞龍舞獅的視頻——屏幕光影躍動,恰如古老文化在當代血脈中重新奔流。
(圖2團隊成員采訪照片)
談及研究感受與經驗,吳老師感慨頗深。他表示,保護和傳承趕秋文化,需要深入基層,與當地民眾建立緊密聯系,才能真正理解文化背后的故事。同時,他也呼吁更多年輕人關注非遺文化,利用新媒體等手段,讓趕秋文化走出大山,被更多人知曉。?
(圖3吳海深老師和團隊成員合照)
此次三下鄉活動,團隊成員近距離感受了趕秋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了文化傳承與保護的責任感。未來,團隊將繼續開展此類實踐活動,推動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播,為傳統文化的傳承注入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