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廣泛實施,提升“語文素養”成為語文教學、語文啟蒙的主要目標。2025年1月2日至1月23日,山東大學文學院“CASA文育”鄉村青少年一站式文化啟蒙支教團以“1+2+3+3+7+N”方針為導向,堅持“一條主脈,兩條路線,三大陣地,三大方法,七大課堂,多元服務”的指導方向,深入各地市鄉村基層開展愛心支教社會實踐活動。
知禮明行,把經典講“透”——打造“國學”課堂國學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歷史遺產和精神財富,學習國學經典,對于傳承美德、健全人格、陶冶情操、鑄造精神均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團隊成員將國學教育帶入課堂,從“圣賢之道”“經典之頌”“非遺之習”“禮儀之教”四個方面入手,讓孩子們感受國學之美,傳承傳統文化。
1月2日上午,山東大學“CASA文育”支教團成員王少宇等人來到萊州市維泰文化教育基地,開展了一場意義深遠的國學文化講授活動。在活動的開篇導入環節,王少宇以一段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引入,講述了古代文人對《詩經》的推崇與喜愛,瞬間吸引了在場學生們的注意力。他巧妙地將《詩經》與現代生活中的情感、人際交往等方面相聯系,讓學生們意識到這部古老經典與當下生活的緊密關聯,成功點燃了大家對后續內容的求知欲。
隨后進入《詩經》原文解讀環節。王少宇選取了《關雎》等經典篇目,逐字逐句地為學生們講解。他不僅解釋了字詞的含義、詩句的翻譯,還深入剖析了詩歌背后所蘊含的古代社會文化、婚姻觀念等。在講解過程中,他運用多媒體展示了許多與《詩經》相關的精美繪畫、書法作品,讓學生們從視覺上更直觀地感受《詩經》之美。同時,他鼓勵學生們積極提問,大家圍繞著詩歌中一些字詞的古音讀法、特殊句式等展開了熱烈討論。
除了《詩經》,團隊還拓展了其他國學文化知識的講授。在經典故事分享環節,王少宇講述了諸如 “孔融讓梨”“孟母三遷” 等傳統美德故事,引導學生們從古人的言行中汲取道德養分,培養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在書法體驗環節,團隊成員指導學生們書寫一些簡單的國學經典名句,讓他們在筆墨間感受漢字的獨特魅力和國學文化的深厚底蘊。
一方水土,令文化復“活”——打造“鄉土”課堂鄉土認同教育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旺盛的生命力、感召力是維系人們世代延續和諧共生、善待蒼生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心靈托付。支教團帶領同學們學習家鄉的語言、歷史、地理等文化,增進他們對鄉土的文化認同、情感認同。
1月5日,團隊成員董小西、潘育婷等人奔赴山東省和廣東省兩個基地,分別在青島市李滄路小學和廣州市體育東路小學開展“對話南北”課堂。本課堂旨在通過豐富的課堂形式介紹南北方文化,促進南北方兒童交流互動,讓學生了解地域文化差異,鍛煉表達與溝通能力,踐行CASA蒙氏教育理念。
在課堂實踐中,團隊成員借助地圖、照片和文字等載體,從天氣、飲食、方言等多維度講解南北方差異,并通過播放視頻的方式,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感受北方文化特點。在互動環節,團隊成員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南北方生活習慣和傳統習俗差異,學生們積極發言,指出南方過年有舞龍舞獅等活動,北方則采取別的慶祝形式。團隊成員鼓勵學生積極表達,主動討論,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在接下來的“紙飛機信箱”環節中,李滄路小學的孩子和體育東路小學的孩子互相寫信,在信中寫下自己成長的煩惱或者對彼此文化想要深入了解之處,遙隔兩地的祝福在半個中國的距離和孩子們稚嫩的筆觸中綿綿傳遞。部分同學還錄制視頻邀請對方來自己家鄉游玩,用方言朗誦家鄉的民謠,閩南語和青島話兩種方言相碰撞,讓同學們感受到漢民族共同語的豐富多彩。
賡續文脈,讓閱讀整“合”——打造“書香”課堂隨著中小學課程改革的深入和“全民閱讀”活動的貫徹落實,“整本書閱讀”成為當下語文教育關注的熱點。支教團著力打造“書香”課堂,開展“整本書閱讀”教育,幫助同學們應用閱讀方法,養成閱讀習慣。
1月23日上午,團隊成員袁萍等人來到湖北省利川市毛壩鎮六品書院,為孩子們帶來別開生面的“書香課堂”。課程伊始,團隊成員以一個關于玫瑰的謎語引入主題,成功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力。隨后,團隊成員向學生們展示《小王子》的書籍封面,并介紹了作者埃克蘇佩里作為飛行員的獨特經歷,以及這與《小王子》創作之間的聯系,以此激發學生們對故事的好奇心。
接著,團隊成員講述了《小王子》的故事內容,為了讓學生們更深入地理解故事,選取小王子與愛虛榮的人相遇的片段進行賞析。在賞析過程中,團隊成員引導學生們關注人物的言行舉止,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學生們認真思考,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深入分析了愛虛榮的人的形象以及小王子的態度。之后,課堂進入互動討論環節,團隊成員引導學生們聯系生活實際,思考現實中是否遇到過類似故事里的人。學生們紛紛舉手發言,分享自己的生活經歷,有的提到了愛炫耀的人,有的講述了遇到困難就逃避的人。團隊成員還引導學生們探討小王子身上值得學習的品質,學生們踴躍回答,提到了小王子的善良、對玫瑰的用心等。
課程接近尾聲,團隊成員對本次閱讀課進行了總結,向學生們強調了保持純真善良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們課后完整閱讀《小王子》這本書,去探索更多故事背后的奧秘和哲理。
踐行初心,將使命落“實”——打造“青年”課堂1月22日上午,濟南市歷城區山大路街道建鑫社區活動室內暖意融融,“CASA文育”支教團的“青年課堂”宣講活動正在這里熱烈開展。團隊成員劉牧晨等人以“弘揚建黨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為社區青少年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宣講。
宣講伊始,團隊成員向青少年們介紹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背景,從清末民初的民族危亡講起,詳細闡述了陳獨秀、李大釗等先驅如何覺醒,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開辟道路,讓孩子們對那個風云變幻的時代有了初步的認識。
在講解偉大建黨精神的核心內涵時,團隊成員采用互動式教學模式,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引導青少年們思考何為“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當講到革命先輩們為了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舍小家為大家、拋頭顱灑熱血時,孩子們的臉上露出了敬佩的神情。為讓他們更直觀地感受精神力量,團隊成員還分享了一些感人至深的紅色故事,如劉胡蘭面對敵人鍘刀毫不畏懼,英勇就義的事跡,讓孩子們深受觸動。
為讓宣講更具趣味性和參與性,支教團特別設計了情景模擬環節。讓孩子們分組扮演革命時期的地下黨員,完成一些“秘密任務”,如傳遞情報、組織工人運動等。在模擬過程中,孩子們不僅體驗到了革命先輩們的機智與勇敢,也深刻理解了偉大建黨精神的豐厚內涵。
此次宣講活動通過創新的教學方式,引導社區青少年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深入了解了建黨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相信這顆紅色的種子,已經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芽,激勵他們成長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為了加強對鄉村青少年的幫扶工作,團隊成員設計“鄉村青少年教育幫扶”調查問卷并廣泛發布,了解鄉村青少年教育幫扶的現狀及人們對支教的認識。在支教過程中,設計“桃李”特色印章等文創產品,分發給實踐地的居民、孩子,為孩子們留下寶貴的紀念。團隊成員對鄉村學校教職工進行訪談,了解其工作性質和工作感想,進一步加深對鄉村教育的認識。實地支教結束后,支教團還與各中小學進行對接,錄制相關課程內容的公益微課分享至學生群體中,并發放至公眾平臺,服務大眾,獲得了熱烈反響。
本次寒假社會實踐愛心支教活動堅持問題導向,發揚服務態度,通過打磨優質課堂助力鄉村振興,通過“點對點”精準幫扶促進鄉村青少年全面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教育成果。師生共聚一堂,品悟中華文化,謳歌嶄新時代,在繼往開來中砥礪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