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周晟緯)2021年6月,國家出臺《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浙江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將“未來鄉村”作為鄉村振興工作的重點進行推進。2022年,浙江省委發布《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未來鄉村建設的指導意見》,為未來幾年鄉村的建設與發展明確了方向與目標。
為了深入探索未來鄉村的數字化發展程度,2023年9月10日至14日,寧波財經學院“鄉遇未來”暑期社會實踐團的12名成員前往杭州市蕭山區的歡潭村進行了實地調研。他們致力于挖掘未來化與智能化在鄉村振興中所發揮的磅礴力量,以及數字化改革如何為傳統文化村落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歡潭村,位于杭州市蕭山區進化鎮,是蕭山區唯一的省級重點文化保護村落。這里不僅擁有豐富的文化古跡,如岳園、務本堂等,還保留著省級文保單位3處。同時,作為國家級生態鎮的一部分,歡潭村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青磚黛瓦的老宅、清澈見底的湖水與自然雅致的岳園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宛如天然的畫卷。
自“千萬工程”實施以來,歡潭村高標準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拆除了大量違章搭建,完成了核心區及背街小巷的立面改造和危舊古宅修復,為古村的發展騰出了寶貴的空間。如今,歡潭村已榮升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旅游,感受其獨特的魅力。
在未來鄉村建設方面,歡潭村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圍繞人本化、生態化、數智化、共享化、融合化等“五化”價值取向進行布局。他們致力于打造鄰里、文化、健康、生態、創業、建筑、交通、數字、服務和治理等“十大未來場景”,以全面推動鄉村的振興與發展。
在實地調研中,團隊成員不僅見證了歡潭村在垃圾分類方面的創新實踐,還深刻感受到了這個村莊在環境美化與居民生活便利性上的全面考量。他們通過實施“垃圾定時定點投放+再生資源回收網點+環衛一體化”的運作模式,不僅有效提升了村民的垃圾分類意識和參與度,還促進了資源的循環利用,為村莊的綠色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村內精心設置的具有審美特征的“文藝范”景區垃圾桶,不僅成為了垃圾分類的引導標志,也增添了村莊的藝術氣息,使得環境保護與美學享受相得益彰。
此外,歡潭村還巧妙地融入了現代生活元素,村內設置了多臺自動販賣機,這些機器內陳列著種類齊全的零食和飲料,滿足了村民及游客隨時隨地的購物需求。無論是忙碌一天后想要小憩片刻的村民,還是前來游覽的游客,都能在這些便捷的自動販賣機前找到心儀的小食與飲品,享受片刻的輕松與愉悅。這一舉措不僅提升了村莊的生活便利性,也進一步展現了歡潭村在保持傳統韻味的同時,積極擁抱現代生活的開放態度,人與環境、傳統與現代在這里和諧共生,共同繪制出一幅美麗宜居的鄉村畫卷。
除此之外,歡潭村在智能化應用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果。他們利用光伏、充電樁、智能空開等硬件和“瀝家園”手機端軟件相輔相成的方式,提高了“低碳智能”發展水平。同時,歡潭村還積極探索數字化治理新模式,通過碳管理平臺等數字化手段實現了鄉村治理的高效化。村內還建設了智能秤等物聯網設備,用于可回收物的投放和積分累計,進一步激發了村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為了深入了解歡潭村的智能化與數字化建設成果,團隊成員廣泛采訪了村里的常駐居民、手藝人以及前來游玩的游客。他們紛紛表示,自從村里引入了智能化和數字化設施后,生活環境變得更加美好和便捷。垃圾分類的嚴格實施使得村莊環境更加干凈整潔;而數字化改革則讓村民能夠更加方便地處理日常事務,如交水電費、查詢信息等。同時,這些智能化設施也讓老年人感受到了科技的溫暖,不會覺得被時代拋棄。
然而,在調研過程中,團隊也發現了歡潭村在智能化、未來化以及數字化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主要是智能化技術深度不足、智能化人才缺乏以及可持續發展能力后勁不足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團隊為歡潭村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以期推動其在未來鄉村建設方面取得更大的進展。
歡潭村的發展讓我們深刻感受到傳統文化村落在新時代背景下煥發的生機與活力。通過結合未來化、智能化以及數字化改革,歡潭村有望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它有望成為具有國際范、江南韻、鄉愁味、時尚風、活力勁的美麗鄉村典范,為全國的鄉村振興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