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成都工業學院的“紐啟新生”團隊在新能源電池回收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針對當前廢舊扣式鋰電池回收行業面臨的技術滯后、工藝冗長、回收裝置復雜等問題,該團隊成功研發出一款一體化回收廢舊紐扣電池中鋰資源的裝置,不僅顯著提升了回收效率,還有效降低了回收成本,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為解決當前廢舊扣式鋰電池回收過程中,碳酸鋰等有價金屬的回收率普遍較低,且回收工藝復雜,成本高昂等難題,成工學子創新性地采用了碳化分解工藝,這一核心技術在少量加料的前提下能夠高效提取碳酸鋰,為廢舊電池回收帶來了全新的解決方案。
圖為團隊成員做實驗照片
基于碳化分解工藝,該團隊設計了一款集識別、拆卸、反應及智能控制于一體的智能節能裝置。該裝置能夠自動識別電池的正反面,并輔助拆解過程,以達到最大拆解效率。同時,內置的pH智動調控系統能夠自動檢測并調節反應裝置的pH值,從而加快反應速度,提高回收效率。
圖為裝置運行圖
值得一提的是,該團隊還自主創新了一款電池智能拆卸裝置,有效解決了現有裝置在能耗、效率及成本方面的問題。通過智能控制系統的集成,整個裝置能夠實現一體化運行,不僅操作簡便,而且大大提高了回收過程的自動化水平。
同時,該團隊采用成本低廉的二氧化碳作為碳化分解工藝的原料,替代了傳統工藝中的高成本原料,從而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資源。據初步測試,該裝置在鋰回收率方面達到了93%,且回收的碳酸鋰純度達到了工業級標準,有效防止了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污染。
項目負責人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實現廢舊扣式鋰電池的高效、經濟、環保回收。這款智能節能裝置不僅解決了當前回收過程中效率低、成本高的難題,還實現了節能減排和避免二次污染的目標。我們相信,這一創新技術將為新能源電池回收行業帶來巨大的經濟、生態效益及發展前景。”
此次成工學子的科研成果不僅展示了該校在新能源領域的科研實力,也為推動綠色循環經濟的發展貢獻了一份力量。未來,該團隊將繼續深化研究,不斷優化和完善該技術,以期在更廣泛的領域實現應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