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們開展了關于阜寧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認知情況的問卷調查,收集了來自不同居民群體的寶貴數據。接下來,我們將對這些數據進行深入分析,揭示當地群眾對阜寧紅色文化歷史與現狀的認知情況,為推動紅色文化的傳承提供參考。
PART.01
受訪者基本情況
我們一共收集了658份問卷。
在年齡比例方面,18-30歲的被調查者占比最高,達到了76.27%;其次是31-50歲年齡段,占18.64%;51歲及以上和18歲及以下兩個年齡段的比例相對較低,分別為3.39%和1.69%。從圖中可以看出,青壯年(18-30歲)和中壯年(31歲-50歲)占據了較大的比例,而其他年齡段的比例相對較小。
在受教育程度方面,調查結果顯示,大專及以上學歷的受訪者占到了81.36%,說明該群體的教育水平較高。而高中/中專及初中學歷的受訪者占比分別為10.17%和8.47%。此外,調查中并未發現有受訪者的學歷為小學及以下。這表明,阜寧地區的受訪者群體整體受教育程度較高,大部分參與調查的人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可能對紅色文化的認知有較為深入的了解。
在是否為鹽城本地居民方面,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受訪者為“是”,占比高達89.83%。而選擇“否”的受訪者僅占10.17%。這一數據表明,大部分調查對象對本地紅色文化有較為直接的感知與認知,可能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和參與本地的文化活動。
PART.02
阜寧革命老區歷史與現狀認知情況
01
基本數據
在我們收集到的調查問卷中,關于阜寧革命老區歷史與現狀的認知情況,大多數受訪者表示對紅色文化有一定了解。具體而言,55.93%的受訪者表示“略有了解”,13.56%的受訪者認為自己“非常了解”,而13.56%的人表示“完全不了解”。另外,還有13.56%的受訪者“聽說過,但不了解”。這些數據表明,盡管多數人對阜寧的紅色文化有所認知,但仍有相當一部分人對其具體歷史和細節了解較少,未來在文化傳承方面仍有很大潛力
02
革命老區印象
在調查中,關于阜寧革命老區的相關遺址,71.19%的受訪者了解“革命烈士陵園”,67.8%的受訪者了解“新四軍重建軍部舊址”,32.2%的受訪者了解“華中局第一次擴大會議會址”。另外,有5.08%的受訪者提到“其他”遺址(如未明確具體名稱)。這些數據表明,大多數受訪者對阜寧的主要革命遺址有所了解,但仍有少部分人對其中一些歷史遺址不太熟悉。
03
意義價值
根據調查結果,大多數受訪者認為紅色文化對當代年輕人具有重要意義。關鍵詞如“文化”、“紅色”、“革命”、“增強”和“傳承”反映了紅色文化對于傳承革命精神、增強民族精神以及培養堅定信念的關鍵作用。特別是對于年輕人而言,紅色文化不僅是了解歷史的途徑,也是激勵他們堅持信念、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力量。
PART.03
紅色文化宣傳
01
了解途徑
在了解阜寧革命歷史的途徑方面,72.88%的受訪者通過“學校教育”獲取相關信息。其次,61.02%的受訪者通過“家庭長輩講述”了解歷史,而49.15%的受訪者則通過“電視、報刊”獲取相關資料。55%的受訪者通過“社交媒體/網絡文章”了解相關內容。8.47%的受訪者提到其他途徑(如書籍或講座)。這些數據表明,學校教育和家庭傳承是了解阜寧革命歷史的主要途徑,但社交媒體和傳統媒體也在現代信息傳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02
措施建議
在關于如何更好地傳承和宣傳阜寧紅色文化的調查中,受訪者給出了多個建設性的建議。從結果來看,最受支持的措施是“加強中小學紅色文化教育”,有84.75%的受訪者認為這一措施至關重要。教育作為文化傳承的基礎,通過學校體系的廣泛覆蓋,可以將紅色文化的精髓傳遞給下一代,幫助年輕人更好地理解和繼承革命精神。此外,“增加正面文化宣傳”也得到了77.97%的支持,這表明大眾對于紅色文化的積極宣傳和媒體推廣持高度認可態度,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普及使得文化宣傳能夠迅速覆蓋更廣泛的受眾。
此外,76.27%的受訪者認為“提供更多參與實踐活動的機會”也非常重要。這一觀點反映了人們對于實踐性、互動性學習的重視,參與紅色文化相關的活動和實地參訪能夠幫助人們更直觀地理解歷史,提升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這一觀點的支持率較高,表明實踐活動不僅能夠增加參與者的歷史知識,還能增強他們對紅色文化的情感聯系。
最后,59.32%的受訪者提到“推出更多與紅色文化相關的文創產品”也是有效的宣傳方式。這表明,文創產品不僅是文化傳播的載體,還能讓年輕人通過設計感十足的物品來接觸和了解紅色文化。這種通過現代化、時尚化的方式將紅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可以使其更具吸引力,尤其是對年輕群體而言,有助于提升其對紅色文化的關注和參與。
綜上所述,調查結果表明,紅色文化的傳承需要從教育、宣傳、實踐和文化產品等多個層面共同推進,只有多管齊下,才能讓紅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持續發揚光大。
03
數字賦能
網絡時代,數字化技術已經成為了宣傳紅色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人。我們向受訪者調查了“哪些數字化技術更有效”。
數據顯示,79%的受訪者認為數字博物館是最有效的數字化技術,這可能是因為它能提供豐富的視覺和互動體驗,吸引人們了解歷史和文化。緊隨其后的是社交媒體宣傳,占68.83%,這表明社交媒體作為一種快速傳播信息的工具,在宣傳方面非常有效。
虛擬現實(VR)技術也得到了67%的受訪者的認可,它可以通過身臨其境的體驗,讓觀眾更直觀地感受到歷史事件或文化背景。在線互動課程占68%,顯示出線上教育的廣泛接受度和潛力。電子書和有聲書分別占61.5%,這反映出數字閱讀的普及和便利性。
最后,有2.83%的受訪者選擇了其他方式。整體來看,這些數據表明,受訪者認為數字博物館、社交媒體、虛擬現實和在線互動課程是目前最有效的數字化技術手段。這些技術的共同特點是能夠提供沉浸式、互動性強的體驗,滿足受眾的多樣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