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商河鼓子秧歌:奏響鄉村振興新樂章
時間:2025-02-09 21:59:29 關注:
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的時代浪潮下,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推動鄉村發展的獨特力量。商河鼓子秧歌作為山東商河地區極具代表性的非遺項目,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為鄉村振興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活力。通過參與以商河鼓子秧歌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深入探究其在鄉村振興中的價值與實踐路徑,意義非凡。
商河鼓子秧歌歷史悠久,可追溯至秦漢時期,在長期的發展演變中,不斷融合當地的民俗風情、民間藝術和勞動生活,形成了如今獨特的表演形式。其表演場面宏大、氣勢磅礴,舞者們手中的鼓、傘、棒、花相互配合,動作剛勁有力又不失靈動,節奏明快且富有變化,極具藝術感染力。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不僅是當地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展現鄉村文化魅力的一張亮麗名片。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鄉村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商河鼓子秧歌的傳承與發展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年輕勞動力大量外流,導致傳承人群體老齡化,傳承隊伍后繼乏人;另一方面,現代娛樂方式的沖擊,使得村民對傳統民俗文化的關注度下降,鼓子秧歌的表演機會減少。同時,缺乏資金支持,難以開展有效的傳承活動和培養專業人才,嚴重制約了商河鼓子秧歌的發展。
為推動商河鼓子秧歌助力鄉村振興,在社會實踐中采取了一系列行動。積極參與當地的鼓子秧歌文化活動組織工作,協助舉辦各類鼓子秧歌表演賽事,吸引了眾多村民和游客參與。在活動過程中,深入挖掘鼓子秧歌的文化內涵,將其與當地的歷史故事、民俗傳說相結合,通過表演和講解的方式進行傳播,增強了村民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還與當地學校合作,開展鼓子秧歌進校園活動,開設相關課程和興趣小組,讓孩子們從小接觸和學習這一非遺文化,培養了一批年輕的愛好者和潛在傳承者。
在產業發展方面,充分利用商河鼓子秧歌的品牌效應,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協助當地政府規劃設計了以鼓子秧歌為主題的旅游線路,將鼓子秧歌表演場地、民俗文化村等串聯起來,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體驗。同時,積極引導村民開發與鼓子秧歌相關的文創產品,如手工藝品、文化紀念品等,拓寬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通過一系列實踐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果。在文化傳承方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注和學習商河鼓子秧歌,傳承隊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充實,表演形式和內容也在傳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在經濟發展方面,文化旅游產業的興起,帶動了當地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為村民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據不完全統計,參與鼓子秧歌相關產業的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了數千元。在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方面,鼓子秧歌活動的開展豐富了村民的業余生活,增強了村民之間的凝聚力和團結協作精神,營造了積極向上的鄉村文化氛圍。
作者:溫朋輝 來源: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