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至8日,山東大學連心支教團泉韻育禾支教隊于濟南市歷下區熙霖苑社區有條不紊地推進支教活動。此次支教前期以“氣象為農賦能 紅色精神鑄魂”為主題,緊扣教育與成長主題,通過多元課程設置與實踐互動,為社區兒童帶來了別開生面的學習體驗,助力他們拓寬視野、增長見識。
氣象萬千,揭示生活奧秘。泉韻育禾支教隊同濟南市氣象局合作,精心開展一系列氣象課程。7日,濟南氣象科普館的老師帶來“氣象發展史”和“在氣象災害中學會‘595’(我救我)”兩門課程。課程借助幻燈片,系統介紹了風云衛星、氣象要素等基礎知識,并結合鄭州特大暴雨等實際案例,引導孩子們關注氣象災害。次日,濟南市氣象局高級工程師王老師帶來“氣象與農業”課程,以山東特產蘋果為例,讓孩子們深刻體會到氣象科學在農業領域的重要價值。課堂上,孩子們積極互動,提出諸多與農業氣象相關的問題,在師生交流中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
紅色精神,鑄魂民族氣概。7日下午2點,支教隊員通過“說書”的形式,為孩子們生動講述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歷史故事,帶孩子們領略春秋戰國時期的風云變幻,讓歷史知識變得鮮活有趣。8日下午2點,支教隊員以長征主題動畫片為引,帶領孩子們“重走”二萬五千里長征路。飛奪瀘定橋的驚險、爬雪山的艱難、過草地的團結等場景一一呈現在孩子們眼前。在隨后的“我是小紅軍”互動挑戰中,孩子們從紅軍視角出發,思考并討論在長征途中面臨雪山遇險、糧食不足、途中受傷等困境時的應對策略,深刻感悟長征精神中團結協作、堅韌不拔、互幫互助的內涵。在《沂蒙山小調》的悠揚旋律中,支教隊員為孩子們講述沂蒙革命老區的紅色記憶。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讓孩子們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輩們的無私奉獻與偉大精神,激發了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歷史責任感。 

作業輔導,學業保駕護航。活動尾聲,支教隊員針對孩子們的寒假作業進行個性化輔導。隊員們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認真負責的態度,耐心解答問題,幫助孩子們鞏固知識體系,提升學習能力。
此次系列支教活動,泉韻育禾支教隊通過氣象知識科普,激發了孩子們對自然科學的探索熱情;借助歷史故事和紅色文化傳承,培養了孩子們的歷史文化素養與愛國主義情懷;開展科學實驗和課業輔導,提升了孩子們的實踐能力與學習水平。這一系列活動豐富了社區兒童的課余生活,在他們心中播下了知識與理想的種子,為推動社區教育發展、助力青少年全面成長發揮了積極作用。
展望后續支教工作,泉韻育禾支教隊將繼續秉持教育初心,優化課程設計,拓展教學內容,涵蓋天文宇宙、非遺文化、民族精神等多個領域,“穿越時空,對話世界”,以更加多元的視角和豐富的形式,為孩子們打開探索世界的大門,努力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社會教育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文/泉韻育禾支教隊
圖/泉韻育禾支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