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共進,傳承接力
時間:2025-01-28 19:24:35 關注:
電頭:大學生網報 鹽城 1 月 16日電 (通訊員 石沅玉)
導語:
寒冬之際,冷風呼嘯,卻吹不散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大學生們傳承詩詞文化的滿腔熱忱。他們踏入鹽城阜寧社區,為社區的孩子們精心籌備了一場充滿詩意與溫情的文化盛宴,用實際行動傳遞知識,溫暖人心,讓詩詞文化在這個冬日熠熠生輝。
正文:
深耕細作,籌備周全
活動籌備伊始,實踐團隊馬不停蹄地深入社區,與社區工作人員緊密溝通,了解社區孩子的大致情況;與家長們促膝長談,傾聽他們對孩子詩詞教育的期望;和孩子們親切互動,挖掘他們內心對詩詞的真實想法。在充分掌握一手資料后,團隊成員憑借自身扎實的文學素養和奇思妙想,精心策劃活動方案。他們從海量的詩詞中,逐篇篩選出契合不同年齡段孩子理解能力的作品,有的放矢地設計教學內容。為了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團隊精心制作了色彩鮮艷、圖文并茂的教學 PPT,還親手繪制了精美的詩詞卡片,準備了詩詞拼圖、古風小道具等趣味教具,只為給孩子們打造沉浸式的詩詞學習體驗。
趣味課堂,沉浸詩意
活動當日,社區活動中心煥然一新,大紅的燈籠、古典的字畫,處處洋溢著傳統文化的氣息。詩詞課堂上,志愿者們宛如從詩詞中走來的使者,以幽默風趣的語言、夸張靈動的肢體動作,將詩詞背后的故事娓娓道來。講李白的灑脫,便模仿他舉杯邀月的豪情;說杜甫的憂思,就展現他憑欄遠眺的惆悵。從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的磅礴瀑布,到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的清新夏景,孩子們跟隨著志愿者的引導,仿若穿越千年,與詩人同賞美景、共感情思。
為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志愿者們巧妙設置了互動環節。飛花令環節,孩子們兩兩對決,你來我往,一句句詩詞脫口而出,現場氣氛緊張而熱烈,加油聲此起彼伏;詩詞猜謎時,孩子們圍坐一團,盯著謎面冥思苦想,一旦想出答案,便興奮地舉手搶答,在歡樂中加深了對詩詞的理解。
創意實踐,詩詞煥新
為了讓詩詞真正走進孩子們的生活,實踐團隊別出心裁地設計了一系列創意實踐活動。詩詞書法課上,志愿者們耐心指導孩子們握筆姿勢,手把手教他們書寫詩詞。孩子們一筆一劃,認真臨摹,當寫下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時,稚嫩的臉上滿是專注,在筆墨間感受著漢字與詩詞碰撞的獨特魅力。
在詩詞歌舞表演排練中,志愿者和孩子們一起查閱資料,了解詩詞創作背景,精心編排動作。孩子們穿上飄逸的古裝,在悠揚的古典音樂伴奏下,邊吟唱邊舞蹈,將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的靈動、“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的熱鬧演繹得活靈活現,不僅加深了對詩詞的感悟,還培養了藝術表現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心靈共鳴,文化生根
活動全程,孩子們的熱情超乎想象。一開始對詩詞興趣缺缺的小輝,在志愿者的鼓勵下積極參與互動,逐漸被詩詞的魅力吸引。他開心地說:“以前覺得詩詞又難又無聊,現在才發現詩詞里藏著好多好玩的故事,我回家要給爺爺奶奶也講講!”
志愿者們同樣收獲頗豐。看著孩子們從懵懂到熱愛,小李感慨道:“當看到孩子們因為我們的講解,眼中閃爍著對詩詞的熱愛,我就知道所有的努力都值了。這次活動讓我更堅定了傳承傳統文化的信念,以后我還要參加更多這樣的活動!”
攜手共進,傳承接力
此次活動,不僅為社區孩子帶來了一場難忘的詩詞之旅,更在高校與社區之間架起了一座堅固的文化交流橋梁。大學生們將知識與熱情傳遞給社區,社區也為大學生提供了實踐與成長的平臺。
結語:
通過這次活動,大學生們用實際行動為社區文化建設添磚加瓦,也讓社區更加重視傳統文化教育,為孩子們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展望未來,實踐團隊表示將繼續懷揣傳承文化的初心,不斷推陳出新,豐富活動形式與內容。他們計劃走進更多偏遠社區,開展長期幫扶,讓詩詞文化的種子在更廣闊的土地上生根發芽。他們相信,只要堅持不懈,詩詞文化這顆璀璨明珠必將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照亮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長之路。
作者署名:通訊員 石沅玉
作者:大學生之聲 來源:大學生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