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2日,重慶大學“古道今行,遺韻傳承”實踐團前往重慶市九龍坡區走馬古鎮開展暑期社會實踐,實踐團秉承著對成渝古道歷史文化的熱愛與關注,旨在通過實地調研和文化保護實踐,深入挖掘和記錄走馬古鎮豐富的民間故事及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動其保護與傳承工作。
圖表1實踐團成員于走馬古鎮門口合影留念
實踐團探訪的第一站是一家走馬故事館,這里收藏和傳承著走馬古鎮豐富的民間故事。在館內,我們有幸采訪到了負責人,他向我們詳細介紹了走馬民間故事的流傳歷程。“這些故事是祖輩們口口相傳下來的,蘊含著許多為人處事的大道理。”他說道。據他介紹,現存可查的民間故事有上萬則,如《三兄弟找寶》、《慈云寺的傳說》等,每一則都富有深意,引人入勝。“走馬民間故事說的是忠孝禮義廉恥,講的是人間滄桑、悲歡離合。”實踐團成員了解到走馬民間故事內容龐雜、類型多樣,除了民間傳說故事的一般類型,如神話仙話、民俗傳說和生活故事等外,還蘊藏著其他獨特的文化信息,對多種學科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在走馬古鎮,類似的故事館還有很多,它們共同守護著這片土地的文化記憶。
圖表2實踐團成員與走馬故事館負責人交流
圖表3實踐團成員拍攝的走馬故事館
沿著古鎮的石板路前行,實踐團成員來到了另一處充滿生活氣息的地方——茶館。這里的茶館文化與戲樓文化、口傳民間故事文化緊密相連。古時,人們在這里歇腳品茶,聽戲說書,催生了獨特的茶館、戲樓和戲臺文化。這里成為了人們社交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也催生出了許多民間故事和表演藝術。實踐團走訪了當地的叔叔阿姨,他們熱情地向成員們講述了茶館里的故事和戲樓上的傳奇。
圖表4實踐團成員與走馬鎮茶館、戲樓
即將走出古鎮時,一塊“非遺傳承人”的牌子吸引了成員的注意。上前交流后,實踐團成員得知這是一位洪門拳法的傳承人。他提到非遺文化不應只被當作展示的對象,更應該將其應用到日常生活實踐中,造福當地,才能得到真正的發揚和傳承。他的堅守和執著讓成員們深感敬佩。
圖表5實踐團成員與非遺傳承人交流、合影
在走馬古鎮的行程即將結束時,實踐團成員與社區負責人進行了交流,并合影留念。在談話中探討了如何更好地利用和發展走馬古鎮的旅游資源,同時保護和傳承這里的文化遺產。社區負責人表示,他們正致力于將古鎮的文化瑰寶與現代旅游相結合,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讓更多的人了解并參與到走馬古鎮的文化傳承中來。成員們也向社區負責人提出了一些建議,比如可以與周邊的旅游景點進行合作,共同打造旅游線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實踐團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走馬古鎮定能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圖表6實踐團成員與黨群服務中心負責人交流、合影
“識相不識相,難過走馬崗。”此次走馬古鎮之行,實踐團成員不僅對這里的民間故事和非遺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對其未來的傳承和發展充滿了期待。成員們深切體會到一個地區文化的背后,不僅是歷史的沉淀、人民的傳承,更是非遺工作者的奮斗、政策的支持與保護。希望走馬古鎮能夠憑借其獨特的文化底蘊,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文化遺產愛好者,實現文化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利用,共同見證這片土地上故事與文化的生生不息。
重慶大學“古道今行,遺韻傳承”實踐團
記者:周恩熙
拍攝:潘佳怡、袁源、楊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