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廈門大學“創意樹·貴州行”暑期社會實踐隊于2024年7月11日至16日前往貴州貴陽地區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本次實踐活動
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以
“創意賦能鄉村振興”為主題,通過實地調研、理論宣講、志愿服務等形式,將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鄉村振興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們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手,更加美好的未來需要我們共同創造。離目標愈近,精神應愈勇,奮斗應愈勇。自7月12日至13日,為期兩天的實地企業走訪在貴陽施秉縣熱烈展開,由廈門大學創意與創新學院張怡彤等領隊攜手施秉舞水云臺企業進行鄉村振興文創設計,共同編織了一場場視覺與心靈的雙重盛宴。用設計賦能鄉村振興,為共筑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一份力量。
自7月13日至16日,為期四天的“創意樹”美育課堂在施秉縣第五小學熱烈展開,由廈門大學創意與創新學院張怡彤等主教老師攜手第五小學助教老師,共同編織了一場場視覺與心靈的雙重盛宴。課程以"創意樹"為喻,象征著美育知識以創新生長,多樣性,連通性的方式在可愛的孩子心中生根發芽。

系列課程首站,在主教老師的引領下,以"民族傳統服飾的創新設計"為主題,通過趣味橫生的創意繪畫課,引導學生們在"認識傳統民族服飾"的過程中發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鼓勵孩子們推陳出新,在保留民族歷史文化底蘊的同時,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創新設計,增進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交流,成為鏈接歷史與未來的創意橋梁。
美育系列課程的第二站,在主教老師帶領孩子們親手制作漆扇,這不僅僅是一項簡單的手工活動,它蘊含著多重教育價值和社會文化意義。漆器是中國古代的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其中漆扇尤其體現了高超的手工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讓孩子參與漆扇制作,可以幫助他們近距離接觸和理解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激發對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認同感。
在制作過程中講述漆器的歷史背景和發展脈絡,可以拓寬孩子的歷史視野,讓他們在實踐中感受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連續性。
課程的第三期布藝小鎮通過工美育課堂,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將中國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目標引導給孩子,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表明中國正在努力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的道路。
教會小朋友回收利用和環保的重要性是塑造下一代負責任地球公民的關鍵一步。通過一系列有趣而有意義的活動,可以讓孩子們從小樹立起環保意識,并付諸實踐。
在貴州這片充滿多彩文化和美麗風景的土地上舉辦的社會實踐活動,無疑是一次心靈與智慧的盛宴,它不僅展現了貴州獨特的地域魅力和豐富的民族風情,更促進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鑒,加深了對社會責任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解。深化了實踐隊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解和實踐,并用實際行動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隨著活動的圓滿落幕,我們站在一個新的起點,回望過去,展望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