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鄉村美育,是振興鄉村文化的重要舉措,關系到鄉村青少年、兒童培育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重要責任。為深入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廈門大學創意與創新學院“創意樹·貴州行”暑期社會實踐隊于2024年7月12日至16日在貴州省黔東南地區施秉縣第五小學開展了為期7天的“創意樹”美育課堂活動。此次活動,以美育浸潤學生作為活動的目標和路徑,結合當地民族的特色文化,設計了傳統文化美育課堂和創意美術美育課堂,致力于為當地青少年提高文化自信,同時培養學生發現、感受、表現美的能力。潛移默化地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深入走訪鄉村,體會地方特色文化。
實踐隊體驗了民族非遺文化,與貴州省級苗繡傳承人進行了探討與交流,學習了苗繡背后蘊含著的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故事,同時也了解了苗族文創產品在發展及推廣時遇到的問題。實踐隊成員們發揮專業優勢,從當地的人文歷史、民俗文化、建筑特色等方面入手,提取具代表性的圖案、色彩、符號等元素,以苗族文化、歷史、特色為根本設計了更符合時代需求的產品,致力于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為苗族文創產品在新時代賦能,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推動民族文化在當代社會的傳播與弘揚。
推進鄉村美育,要主動地了解當地的自然風貌、土地景觀,加深對地方文化、風貌的印象與理解,更好的創造出符合當地學生的課堂,實踐隊走訪了施秉縣的民俗村,體驗了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感受富有地方美性美的各種形態。


實踐隊參觀繡娘工作場地



實踐隊參觀舞水云臺苗繡工坊

實踐隊體驗世界自然文化遺產
二、美育課堂進入當地小學,開啟與美為友之旅
7月13日,美育課堂開班儀式及第一節美育課由廈門大學創意與創新學院副教授鐘貞老師主持。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鼓舞和喚醒。鐘貞老師以七幅畫的鑒賞講解給當地的學生們開啟了此次“創意樹·美育課堂”的大門,也引導與培育了學生們對美的認知與理解。

鐘貞老師為學生們講課
三、美育課堂與傳統民族文化結合
“創意樹·美育課堂”講師團隊以藝術創作融合鄉土資源為核心,為施秉縣第五小學的孩子們準備了與黔閩文化相關的 “創意樹·美育課堂”。 整個美育課堂累計開展9次,服務學生500余人次,此外,實踐隊還以線上直播的形式宣傳了此次實踐活動,觀看人數累計達1000人次,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創意樹·美育課堂”的授課方式和美育對鄉村青少年的意義。
實踐隊課程內容以美育浸潤學生,讓藝術與德育、智育、勞動教育融合,尊重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充分發揮美育課堂的作用,讓學生在創造中了解本土文化,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助力學生在核心素養方面全面發展,讓學生身心更加愉悅,活力更加彰顯,人格更加健全。



學生與老師積極互動

實踐隊講師團隊與學生合照
結語:以鄉村社會實踐推進鄉村美育,是培育鄉村青少年兒童發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重要舉措。本次社會實踐活動立足藝術設計專業特點,以美育浸潤鄉村為主題,以促進民族團結和鄉村振興為核心,運用專業技能優勢,設計民族文創產品包裝和品牌提升方案,提升民族文創競爭力,開設藝術美育課程,深化了實踐隊對美育、民族振興的理解,并用實際行動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文字/劉玲利;攝影/莊加翔;編輯/任靜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