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古韻新顏的鄉村振興之路探秘
時間:2024-08-22 09:50:32 關注:
為探尋鄉村振興共富密碼,浙江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雕梁畫棟,古韻新風”實踐服務團近日走進寧波慈溪天潭村,通過參觀黨建館、訪談村書記、實地走訪等方式,探尋這個以古玩與古舊家具產業為支柱的村莊,如何依托產業優勢,走出一條黨建引領、產業升級、推動鄉村振興的特色發展之路。
黨建引領,筑牢產業振興之基
實踐團成員首先在天潭村盧順旭主任的帶領下,來到天潭村黨建館——周巷鎮“三促黨建”展示館進行參觀,“三促黨建”,即2003年5月27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前往慈溪調研時專程考察周巷后作出的“以黨建促發展、以黨建促改革、以黨建促穩定,推動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更快發展”的重要指示。黨建館陳列了“三促黨建”實施以來,周巷鎮取得的一系列建設成果。“城市名片”展示墻上,羅列著周巷鎮十余年來取得的發展成就,讓團隊成員深刻感受到了周巷鎮將“三促黨建”落到了實處,遵循黨的指引,將理論融入發展實際,奏響鄉村振興新樂章。
隨后,實踐團成員來到天潭村村民委員會,與村書記張旭先生進行面對面訪談。張書記向團隊成員詳細介紹了天潭村的發展歷程。天潭村以古玩與舊家具修復為產業支柱,從最初的“二道販子”生意,到成為具備國際影響力的古舊家具中心,再到如今發展仿古家具制造產業,天潭村始終緊扣鄉村振興主題,積極嘗試,在多次產業升級的過程中探索跨境電商與直播帶貨等新興銷售渠道,延伸產品風格,提升品牌形象,進一步占據家具市場,打造區域名片,形成線上線下協調發展,共同助力鄉村振興的蓬勃盛況。
張書記還談到,天潭村遵循“以黨建促發展”的基本原則,以古舊家具產業為主導,通過成立慈溪潭韻文創有限公司,建立“共富工坊”,協同轄區內古玩個體戶合作定制特色文創產品,打造“廿四房”品牌,并進行統一包裝、銷售,因地制宜發展“黨建+傳統”的特色產業。此外,依托“三促黨建”展示館、天元古玩街、古家具博物館,打造集紅色教育、展示展覽、觀光研學、文化體驗于一體的紅色文旅融合示范線。
產業賦能,古韻新風撲面而來
訪談結束后,實踐團成員進一步實地走訪天潭村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體悟鄉村振興一路走來的篳路藍縷。
穿過天潭村干凈整潔、特色鮮明的村道,映入眼簾的是黨群服務先鋒驛站。先鋒驛站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深入貫徹“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針,將黨建工作踐行到群眾工作的方方面面,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筑牢鄉村振興的群眾基礎。實踐團隊在這里體悟到了黨建引領在天潭村發揮的關鍵作用。
永淦古玩城內,實踐團成員走訪了經驗豐富的舊家具修復老手藝人,感悟傳統藝術與現代科技融合的藝術張力。依靠傳統技藝賦予人文情懷,借助現代科技發揮經濟價值,天潭村古玩家具產業在一次次的產業升級中,傳統技藝不僅沒有被淘汰,反而融合科技為其注入新的靈魂,這不僅得益于天潭村手工藝人的勇于嘗試、大膽創新,更離不開當地各級政府黨組織的積極探索與高度支持。
天潭村優美整潔的村容村貌更是鄉村振興的突出成果。天譚村積極響應慈溪市政府“美麗庭院建設”的號召,在原有建筑的基礎上,對其外觀進行美化升級,仔細維護路面、河道清潔,為天潭村村民提供了更加美麗宜人的生活環境。“美麗庭院建設”成效顯著,期間離不開黨員與社群工作者的默默努力。天潭村整合人力物力財力,因地制宜,統籌發展,走出獨具特色的美麗鄉村振興之路。
因地制宜,擘畫鄉村共富藍圖
通過對天潭村的實地走訪和對張書記的訪談,團隊成員看到了天潭村發揮了“黨建引領”的關鍵作用,不斷順應時代發展變革,在原有產業基礎上不斷自我革新,完成一次又一次的產業升級,在帶領天潭村走向共同富裕的同時還帶動了周邊村莊的發展。
在訪談之余,團隊成員也積極就文化振興與人才振興等角度向天潭村建言獻策,為天潭村引進人才、留住人才提供了可行性建議,為天潭村進一步通過文化產業振興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浙財力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天潭村因地制宜,深刻明晰產業優勢,以古玩家具產業為核心,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以國家政策為著力點提升鄉村振興軟實力,推進文化產業振興之路,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鄉村振興發展之路。張書記坦言,天潭村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做一件事情,不能只看到好的一面,也要想一想,這件事情是不是適合我們的實際情況”的發展理念。
天潭村的實踐,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相信在黨組織的堅強領導下,天潭村將繼續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以產業升級為引擎,以文化振興為支撐,以人才振興為保障,走出一條更加美好的鄉村振興共富之路。
作者:陳信 許哲譯 周美慧 嚴鈺淇 來源:社會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