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作為河海大學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河潤常武 海助興鄉”小分隊的一名志愿者,我有幸參與了一次充滿意義的科技興農社會實踐活動。這段經歷不僅讓我收獲了滿滿的知識和技能,更讓我對綠色農業和鄉村振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情感共鳴。
活動前期,我們小組進行了一系列的籌備工作。記得那段時間,大家幾乎每天都在微信上討論活動的細節,從主題的確定到聯系單位,從物料的準備到調查問卷的設計。這些繁瑣的工作讓我明白了,任何一項成功的活動背后,都是無數細致入微的準備。更讓我感動的是大家的團結和互助精神,每個人都在盡力發揮自己的特長,為活動的順利開展貢獻力量。聯系單位的過程讓我印象深刻。隊長帶領我們積極與常州市的多個綠色農業相關單位進行了溝通。這其中有常州市澤柯稻米農民合作社、綠春園蔬菜專業合作社等。每次的電話溝通和郵件往來,都讓我感受到這些單位對我們大學生志愿者的支持和期待。他們不僅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機會,還積極配合我們的活動安排。每次溝通后,我都覺得自己離夢想中的實踐越來越近,心中充滿了期待。
在7月10日,我們來到了澤柯稻米合作社,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深耕研發,數字興農”現代化農業科技科普活動。那天陽光明媚,空氣中彌漫著稻田的清香。我們邀請了農業專家和基層農民,共同探討現代農業科技的應用。看著農民們認真聽講,并在田間地頭實際操作無人機,我深刻感受到科技對農業的改變。這種跨越時空的交流,仿佛為傳統農業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幾天后,我們前往綠春園蔬菜專業合作社,深入了解綠色蔬菜的生產流程。這次參觀學習讓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到生物降解地膜和環保農藥處理技術。看著那些一棵棵翠綠的蔬菜,我明白了綠色農業不僅僅是種植方式的改變,更是對環境和未來的承諾。那一刻,我的心中涌起了對綠色農業的無限敬意。然后,我們來到了南夏墅街道的農村工作辦公室,了解農產品安全檢測與推廣項目。高精尖的檢測設備和嚴謹的檢測流程,讓我對食品安全有了更深的認識。采訪過程中,辦公室負責人分享了許多關于綠色生產的環節和發展規劃,聽著這些未來的藍圖,我感到無比振奮,也更加堅定了自己在綠色農業領域繼續努力的決心。在武進區自來水廠的參觀中,我們了解了太湖流域的水污染情況及防治措施。看著那些先進的污水處理設備和整潔的廠區,我感受到環保科技在守護我們生活環境中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在了解到污水治理的復雜過程后,我對那些默默無聞的環保工作者充滿了敬意。最讓我難忘的是在三河村會議室開展的“智慧環保惠三農,鄉村振興譜新篇”科技環保知識宣講活動。那幾天,我們和村民們面對面交流,講解環保知識,傳遞綠色理念。看著他們從開始的疑惑到后來的恍然大悟,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我們不僅改變了他們對環保的狹義認知,還激發了他們利用科學技術推動綠色發展的熱情。
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們還發布了關于綠色生產和大眾環保意識的調查問卷。通過這些問卷,我們收集了大量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為未來的實踐活動提供了有力支持。這一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環保和綠色生產不僅僅是一個個孤立的技術問題,更是一個需要全民參與,共同努力的社會問題。為了記錄這些美好的瞬間,我們還錄制了一段時長5分鐘的視頻。視頻中記錄了我們深入鄉村,貼近群眾,積極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點點滴滴。每當回看這段視頻,我都能感受到那段時光的美好和充實。每一個微笑,每一次握手,每一聲感謝,都是我們實踐活動中最寶貴的收獲。活動結束后,我們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和梳理。通過這次活動,我不僅提升了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還在團隊合作、溝通協調等方面得到了鍛煉。我們用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貢獻了一份力量,也在實踐中成長和進步。后期宣傳中,我們將活動過程整理成宣傳稿,發布在學院公眾號等平臺,同時積極參與院內外的優秀實踐評比,進一步擴大了活動的影響力。每次看到自己和隊友們的努力被更多人看到和認可,我都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
這次科技興農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讓我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更讓我明白了什么是責任和擔當。每一份努力,都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結出豐碩的果實。今后,我將繼續關注和參與更多這樣的社會實踐活動,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感。實踐不僅讓我學到了知識,更讓我明白了如何用知識改變生活,改變社會。每一個平凡的日子,都因為這份信念而變得不再平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