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出現于中國東周、西周時期,被稱為人類最早的飛行器,具有悠久的傳統歷史,是中國傳統手工藝的代表。通過風箏繪畫,小朋友們能夠感受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藝術魅力,幫助他們豐富課余文化生活。
圖為支教老師指導風箏繪畫 許燁 攝
為了幫助小朋友們更好地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助學助農興鄉村,譜寫泰寧新篇章”支教隊的老師們帶領著朱口鎮第一中心小學低年級的小朋友們順利完成了風箏的繪畫,并在體育課上放飛風箏,此次課程既提高了小朋友們的動手能力,又創新了體育課的教學形式。
圖為小朋友為放風箏做準備 許燁 攝
通過支教老師的教學和指導下,各式各樣的風箏圖案展示在大家的眼前。在老師的帶領下興奮不已地跑向操場,奔跑著放飛風箏。看著陽光下小朋友們汗水的揮灑,支教老師們也被這快樂的氛圍所感染。
圖為操場放風箏過程 許燁 攝
風箏是童真和美好的象征,通過引導小朋友們參與風箏繪畫過程,挖掘小朋友們探索生命中美好事物的能力,幫助他們體會到創作的魅力和放飛風箏的樂趣。隨著一只只美麗的風箏承載著童年的夢想在蔚藍天空中自由飛翔,我們也在小朋友們的臉上看到喜悅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