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夏的假期,我們前往常州金壇區下的儒林鎮進行了一次簡短的實踐活動,此次活動雖然短暫,但是卻給我們此次的三下鄉活動補足了許多我們未曾接觸到的經驗知識。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城鄉差距依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隨著國家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農村的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不僅是知識的傳承者,更是社會發展的參與者和推動者。因此,參與“三下多”社會實踐活動,深入衣村基層,了解農村現狀,為多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不僅是我們作為大學生的責任與使命,更是我們實現個人價值、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途徑。
從省內各個地方趕來的同學們來到金壇,首先感受到的是新建成的高鐵站,基礎設施的完善與建設不僅為當地居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同樣也提供了無數的機會。雖然從高鐵站前往儒林鎮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結伴打車也非常便利,除此以外也有其他同學選擇公共交通前往。一路沿著長蕩湖畔行駛,我們很快便到達了儒林鎮的村委黨群服務中心,各位工作人員都非常熱情地向我們介紹他們社群的基本工作,帶領我們逐個參觀由幼兒園改造而成的辦公區域,介紹了他們特色的一個積分兌換的獎勵機制,雖然獎品都只是一些平常的日用品,但是這同樣也激發了居民對于黨群服務的積極性。沿途的墻上是黨群的一些退伍軍人介紹,榮譽陳列等等。我們同樣也和黨群分享了我們在垃圾分類以及環境保護上的一些實踐工作與心得體會,并希望在之后可以和黨群有更貼近民眾的實踐措施。
在結束黨群中心的了解后,我們便前往了不遠處的儒林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那里相比于剛剛的黨群服務中心,類似一個更新的鄉鎮功能區,在豐富了原本社區工作的同時,又獨立開發了許多新興職能呢個,其中不乏有一些省內重點學習的管理模式,在這一次的學習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名叫“儒林模式”,是指在政級的一個中心,即綜合指揮中心,然后村級的站點,還有依托這個小區里面的網格工作站,群眾有問題就到這些地方,一些老的黨員,還有包括一些志愿者去調解。比如說一些老人沒有地方種菜,那就建菜園子,就不用打12345,不越級上訪,能解決的事情都在這個圈內把它解決掉。這樣的問題在我所在的城市也非常常見,甚至我也是親歷者,所以我深刻明白這些看似很小的事情,其實也是一些,特別是老人生活中重要的事情,在這樣的事情上容易產生矛盾,但這樣的解決辦法很好的解決了這樣的問題,我認為我的家鄉也需要這樣的治理,對此可以進行更進一步的探索和實踐。除此以外,我們當時還正好趕上了他們的暑期幼托,作為師范的學生,我們也自告奮勇參與了進去,切身體會了這樣一種福利便民活動的開設。負責人姐姐同樣也介紹了許多當地的非遺文化宣傳,讓我們對儒林,金壇乃至常州有了更多的了解。在疫情期間,村里基本靠喇叭進行一些信息的宣發,特別對于一些老人,信息的來源并不豐富,在疫情后,他們也充分利用這一設施,推出了一個叫“儒林之聲”的廣播節目,以此來豐富村民的日常生活,了解儒林所發生的事情,這同樣也是一個提升當地民眾幸福感與參與度的有效方法。一些便民福利軟件同樣也被開發投入使用,負責人給我們展示了他們的手機app已經投入使用,并且以一種全覆蓋模式得到很高的效率。除此以外,還有很多關于鄉鎮的治理都頗有成效,在輕松的氛圍之中,確實能感受到較高的幸福度,收獲頗多。
在這次的實踐活動之中,了解到了許多基層的工作者在平時所做的工作,可能是平日并未特別關注,但這次直接接觸后,發現其中的意義非凡,看到各個工作者都非常自豪地陳述著他們的工作,很直接地感受到他們的成就感以及自豪,我也不自禁地被這樣一種熱情所感染,昨日之收獲,定會化作今日的種子,在明天成長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