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7月24日,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過程中,我有幸參觀了大同萬人坑遺址紀念館,這次經歷如同一把沉重的鐵錘,狠狠地敲打著我的心靈,讓我對歷史、人性以及采礦行業的意義有了更為深刻和沉痛的認識。
踏入紀念館的那一刻,一股凝重的氛圍撲面而來。展示在眼前的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實物,以及那陰森的萬人坑遺址,仿佛都在無聲地訴說著那段悲慘的歷史。那累累白骨,是無數同胞生命的終結,是日本侵略者殘暴罪行的鐵證。

作為采礦學子,看到那些曾經被奴役在礦井下的勞工們,我的內心充滿了悲憤。他們在極度惡劣的條件下勞作,生命得不到絲毫的保障。狹窄的礦道、簡陋的工具、高強度的勞動,這一切都揭示了采礦行業在那個黑暗時期的殘酷與無情。而日本侵略者對煤炭資源的貪婪掠奪,對勞工生命的肆意踐踏,讓我深刻地認識到,采礦不應成為剝奪人權、摧殘生命的手段。
同時,這次參觀也讓我反思了現代采礦行業的責任與使命。我們身處一個科技發達、注重人權和環境保護的時代,采礦不再是盲目追求產量和利益,而應當是以安全為前提,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我們要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保障礦工的生命安全,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讓采礦成為造福人類社會的行業,而不是帶來災難和痛苦的源頭。

參觀大同萬人坑遺址紀念館,是一次靈魂的洗禮。它讓我銘記歷史的傷痛,也讓我更加堅定了在采礦領域追求正義、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決心。我深知,只有不斷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素養,才能為這個行業的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避免歷史的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