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語言作為人類交流的基本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普通話,作為國家的通用語言,更是承載著文化傳承與民族團結的重任。作為“普語長青實踐隊”的一員,我跟隨隊伍的腳步,深入日照市東港區,在中盛幸福養老院、云海社區以及三槐幼兒園留下了我們推廣普通話的溫暖足跡。這段經歷,不僅讓我對普通話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更讓我在實踐中收獲了成長與感動。
初識使命,心懷敬畏在出發前,我們團隊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從學習普通話的發音技巧、了解不同年齡段人群的語言學習特點,到設計貼近生活的教學方案,每一步都凝聚著我們的心血與期待。我深知,這次社會實踐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語言推廣活動,更是我們作為青年一代,對傳承中華文化和促進社會和諧的一份責任與擔當。因此,在踏上旅程的那一刻起,我就心懷敬畏,決心以最飽滿的熱情和最專業的態度,去完成這次意義非凡的任務。
養老院里的溫情時光我們的第一站是中盛幸福養老院。走進養老院的大門,一股溫馨而又寧靜的氣息撲面而來。老人們或坐或臥,臉上洋溢著平和的笑容。在與他們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歲月的沉淀與生活的智慧。然而,當我嘗試用普通話與他們溝通時,卻發現不少老人因為長期使用方言,對普通話感到陌生甚至抵觸。這讓我感到既心疼又焦急。
為了打破這一僵局,我們采取了多種方式。有的隊員通過播放經典歌曲、講述歷史故事來吸引老人的注意;有的則耐心地與他們一對一交流,從簡單的日常用語教起。我負責的是與一位張奶奶互動。起初,她顯得有些拘謹,但當我用溫和的語氣和生動的例子向她展示普通話的魅力時,她的眼神逐漸亮了起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張奶奶不僅學會了基本的問候語,還主動要求我教她更多的詞語和句子。與此同時,奶奶還教會我們唱紅歌。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語言的力量——它能夠跨越年齡的鴻溝,連接起兩顆陌生而又溫暖的心。
社區里的普通話熱潮離開養老院后,我們轉戰云海社區。與養老院的寧靜不同,社區里充滿了生活的喧囂與活力。為了吸引更多居民參與普通話推廣活動,我們精心策劃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從設置普通話學習角、發放宣傳手冊,到組織趣味問答游戲、開展普通話演講比賽,每一項活動都旨在激發居民們學習普通話的興趣和熱情。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李阿姨。她起初對普通話并不感興趣,認為方言足以滿足日常交流的需要。但在我們的耐心勸導和熱情邀請下,她最終決定嘗試一下。經過幾輪互動游戲和口語練習后,李阿姨逐漸感受到了普通話的便利與魅力。她興奮地告訴我們:“以前總覺得普通話很難學,現在才發現原來這么有趣!”看著她滿臉的笑容和自信的表情,我深刻體會到了推廣普通話的意義所在——它不僅是一種語言的傳播,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自信的建立。

圖為實踐隊成員教學 中國大學生之聲網通訊員 張佳慧 供圖
幼兒園里的純真笑臉 最后一站是三槐幼兒園。這里的孩子們如同初升的太陽般充滿生機與活力。他們好奇的眼神、純真的笑臉讓我瞬間忘記了旅途的疲憊。在幼兒園里,我們為孩子們設計了一系列寓教于樂的教學活動。從兒歌教唱、角色扮演到故事講述,每一個環節都旨在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普通話。讓我感動的是孩子們對普通話的熱愛與渴望。他們爭先恐后地舉手發言,用稚嫩的聲音表達著對普通話的喜愛。當我看到他們因為學會了一個新詞語或唱會了一首新兒歌而歡呼雀躍時,我的內心充滿了滿足與幸福。我深知,這些小小的成就背后,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結果;而這些純真的笑臉和清脆的童聲,也將成為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記憶之一。

圖為實踐隊成員教學 中國大學生之聲網通訊員 張佳慧 供圖
回顧這次普語長青之旅,我收獲頗豐。首先,我深刻認識到了普通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不僅是我們日常交流的工具,更是連接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人群的橋梁。通過推廣普通話,我們可以促進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次,我學會了如何與人溝通和交流。在與老人、居民和孩子們的互動中,我逐漸掌握了傾聽、理解和引導的技巧;我學會了用真誠和耐心去贏得他們的信任和尊重;我也學會了在遇到困難時保持冷靜和樂觀的心態去尋求解決方案。最后但同樣重要的是,我收獲了成長與自信。這次社會實踐讓我走出了校園的小天地,走進了更廣闊的社會舞臺;它讓我在實踐中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和素質;也讓我更加堅信自己能夠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普語長青之旅雖然短暫但意義非凡。它讓我深刻體會到了作為青年志愿者的責任與擔當;也讓我在推廣普通話的過程中收獲了成長與感動。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會帶著這份經歷和感悟去繼續傳遞愛與溫暖去為構建和諧社會和促進文化交流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