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學人文學院青馬班學員學習兩會政府工作報告
時間:2023-03-13 關注:
2023年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全國兩會的召開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人文學院“青馬班”學員積極關注,通過班級集中觀看、線下自主討論、線上學習等方式收看收聽直播并展開熱議。
人勤春來早,奮楫勇當先。全國兩會的召開令人振奮、催人奮進。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青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共青團始終是黨聯系青年最為牢固的橋梁紐帶,作為團干部,應堅定不移地引領其他青年團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兩會精神,當好傳播者、踐行者和奮斗者,繼續挺膺擔當、善作善成,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進取的精神、更加務實的作風,自覺地把自己奮斗成長的方向,投入到滿足人民需求上來,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爭做有為青年,聚合青春之力,貢獻青年智慧,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青馬班學員朱夢娟
過去五年,我們國家經受了世界變局加快演變,新冠疫情沖擊,國內經濟下行等多重考驗,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大學生,祖國給了我們足夠的安全感,也保障了我們的安全健康,我們應該做到在深入學習上求“精”,在理論研究上求“實”,在學用結合上求“廣”,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擔起時代之責,答好時代之問,以實際行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春風和煦,陽光正好,相信我們的國家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下,一定會踔厲奮發,行穩致遠,再創輝煌。
——青馬班學員黃媛婷
過去的一年是黨和國家歷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下,全國人民沉著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作為當代青年,感受祖國的強大,與有榮焉。新的一年,我們仍需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努力踐行“兩會”精神,強化自己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風雨砥礪,初心如磐,征程未洗,使命在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們青年一代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更需要不斷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青馬班學員陳梓瑜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不同往年,雖然篇幅縮減,但內容全面,如就業、民生、脫貧攻堅等,字里行間都體現了我們黨我們國家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其中穩就業保民生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點,從“六穩”到“六保”體現了我國政府對經濟形勢的正確判斷,這個“保”代表的是一種積極進取的保,以保促穩,穩中求進。通過兩會精神的學習,使我深刻的覺悟到,中國的興旺發達關鍵在黨,民族的全面振興關鍵在教育。作為一名學生黨員,在實際學習和管理工作中應認真貫徹落實兩會精神,進一步增強了自身的使命意識和責任意識,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兩會精神上來,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要立足本職,在學術的道路上貢獻自己全部的氣力。
——青馬班學員游嘉妮
2023年全國兩會大幕開啟。這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踏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重要時刻召開的盛會,舉國關注,舉世矚目。作為“青馬工程”培訓班學員,我密切關注著兩會的召開,通過學習也讓我收獲頗豐。我了解到過去五年極不尋常、極不平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經受了世界變局加快演變、新冠疫情沖擊、國內經濟下行等多重考驗,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為此,我將繼續在思想上不斷加強思想政治修養,深入學習并貫徹落實兩會精神,不斷加強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認識和理解,使自己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鑒定好與壞、甄別正與邪,時刻滿懷憧憬與期盼,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青馬班學員井泓泉
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我國經濟發展遇到疫情等國內外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下,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根據病毒變化和防疫形勢,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為我國發展取得來之極為不易的新成就。欣逢盛世,作為一名新時代大學生,我將持續認真學習兩會精神,關心時局、關注時事,并努力學習,提升專業能力,力爭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努力為祖國發展貢獻青春和力量。
——青馬班學員謝潔寰
作者:大學生之聲 來源:大學生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