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9日晚,廣西民族大學“‘鯊鯊局中書’——名著劇本殺創意工坊”(以下簡稱“名著劇本殺創意工坊”)學生團隊在文科綜合實驗訓練中心1106室組織拍攝劇本殺作品《竹林中》角色宣傳照,開啟作品試運營階段。該作品改編自芥川龍之介的同名小說《竹林中》,創造出了一個撲朔迷離的故事,作為廣西民族大學首部學生原創名著改編劇本殺作品,它兼顧了文學性與游戲性,在校內掀起“名著劇本殺”熱潮,開啟了高校大學生將文學名著改編成劇本殺的先例。
在推理游戲中品悟文學名著
名著劇本殺創意工坊是2022年自治區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立項項目,成立于2022年4月,為國內高校首個名著改編劇本殺工作室。項目指導老師為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教師蔡勇慶、李忠敏,團隊由文學院六位學生(黃禹瀚、潘盈、羅春歡、陸雨晗、唐穎、思喆瑋)組成,核心成員來自廣西民族大學創意寫作中心新媒體寫作工作坊。名著劇本殺創意工坊以寫出高質量、有特色的劇本為目標,通過對已進入公有領域的文學經典進行劇本殺化改編,探索劇本殺在文本、技術、資源上的新出路,發揮優秀的文藝作品熏陶人、啟發人、教育人的作用。
名著劇本殺創意工坊目前已經完成了多部劇本殺創作,并與一家劇本殺店、作品發行商(Bard沉浸式劇本演繹社)達成長期獨家合作。此前,名著劇本殺創意工坊根據由狄更斯《雙城記》改編的微電影劇本(作者為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學生邢宇杰),創作了可玩性和邏輯性都更強的劇本殺作品《囚徒》。該劇本殺作品采用了“開放、推理、本格、陣營”的題材,在南寧“水貨”劇本殺店進行了多次排演,獲得店內業界人士的肯定與劇本收錄。此外,為探索更多樣的、更具創新性的劇本殺風格,工坊成員還以“半封閉、情感、沉浸”的題材改編了泰戈爾的《沉船》,創作了劇本殺作品《梵》。該劇本作為業內罕有的以印度為背景的作品,用大量的獨白和情節鋪陳敘述,力圖讓觀眾得到一種沉浸式釋放情感的體驗。
2023年3月,歷經6個月的創作周期和多次校內實景排演,名著劇本殺創意工坊作品《竹林中》正式定稿。該作品以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竹林中》為改編依據,該小說借鑒戲劇的形式,采取多重視角“口供”體的敘述技巧,使人仿佛親歷了探案與審訊現場,并成功撬動了讀者對人性的思考。仿照原著的敘事策略,工坊成員在作品中設置了一個又一個“敘事迷宮”,并賦予了如不可言說的愛、難以逃脫的命運、抗爭本能的勇氣等多重情感價值,將簡單的推理游戲變成“多人互動的小說閱讀方式”。在游戲中,玩家能夠通過破譯細節中的信息,鍛煉邏輯思維,并在體驗角色人生的同時學會感悟生活、敬畏生命,更能加深對文學名著的理解。
在沉浸體驗中實現名著跨界演繹
“江湖中有一小鎮被竹林環繞,小鎮因世上勢力最大的宗派——滿月教坐落此地而得名。傳說,西王母玉玨曾在此地現世,滿月教憑借此玉發展壯大;多年后,玉玨再次現世,卻讓世人卷入了一場陰謀之中……”
《竹林中》背景設置于一個架空的武俠世界,作品的主線任務是以兇殺案為起點,從眾人莫衷一是的敘述中揭露“滿月教”、“滿月鎮”的辛秘,支線劇情還包括解決世家紛爭、愛恨情仇,完成手足相認、發掘角色的身世謎因等。劇本中的每個角色看似各自獨立卻又聯系緊密,玩家在詭譎莫辨的局勢中尋求真相、做出選擇、迎來審判,并從這一過程中深刻體會世界的混亂與不可確定。作品所有的人物關系、敘事詭計、故事線索都映射了一個主題——人性的考驗。
劇本殺作品《竹林中》以本格推理、情感沉浸為關鍵點,從道具設置、情感內核、游戲環節、敘述節奏等多角度切入,完成了小說文本向推理游戲文本的轉化,探索了文學作品跨界改編的可能。作品將親情、愛情、友情融于推理故事中,同時影射了封建婚姻與家長制、家庭暴力、貧富差距等社會現象,還引入了包括玉文化、古代祥瑞意象、儺戲與儺面、京劇藝術、道教魂魄說與脈輪說等中國傳統元素,并且插入了具有廣西本土風味、又不至于使人出戲的小“彩蛋”,可以說兼具了文學性與游戲性。
在文學改編實踐中獲得教育啟發
身臨其境的沉浸式教育。從熱門綜藝到線下社交,名為“劇本殺”的娛樂形式已經融入青年人的日常生活。在一局“劇本殺”中,玩家通過情景代入分飾劇本角色的你我,順藤摸瓜、抽絲剝繭,圍繞案件推理還原劇情主線,梳理各色人物表面聯系下的真實關系,從中獲得人性的反思和思想的升華,具有教育意義。
多維度創作文本的能力教育。文學作品是一個多維空間內復雜、高強度的敘事過程,劇本殺作為一種推理游戲,為“玩家”服務、強調劇本的“可玩性”,若想把文學作品改編為劇本殺,要求主創團隊具有多方面的能力。主創團隊要充分了解原著的背景和故事內容、對原著有獨到的見解和評價;還要深悉劇本殺的游戲模式;最重要的是要具備一定的創作能力,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同時,設計新的懸念和線索,創造有別于原著的、全新的多感官世界。
讓學生把文學名著改編為劇本殺作品,并嘗試進行實體運營,在國內高校中屬于首創的一種新型教育實踐模式。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外國文學教研室教師在2011年提出了進行名著改編實踐活動的理念,從進行課堂劇表演到逐步引入視頻攝制等新媒體技術,不斷挖掘外國文學名著內涵,持續探索傳統小說文本向各類型文本轉化的邊界,為文科類學科教育教學提供新的思路。對文學名著進行劇本殺化改編的想法是文學院名著改編實踐活動的又一新形式,彰顯了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讀研寫演審美體驗工程”系列教育的活力。
未來,名著劇本殺創意工坊將繼續探索世界名著改編劇本殺道路,為劇本殺用戶提供全新的玩法、思路以及不同尋常的娛樂性體驗,賦予劇本殺作品哲理性、文學性和教育性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