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1-17 關注:
來源:大學生之聲
南京師范大學Z世代消費習慣研究團隊深入調研了其“輕量化生活”趨勢如何重塑中國消費結構并蘊含新的內需潛力。
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結合文獻分析、大數據洞察、329份有效問卷調查、田野調查及典型案例研究,系統勾勒出Z世代的“新游牧一代”畫像。研究發現,其消費結構正經歷系統性變遷:動機上,從功能滿足轉向情緒價值與身份認同;對象上,從重實物占有轉向服務、體驗與虛擬消費;行為上,呈現出決策精明化、所有權淡化和支付靈活化的特征。
基于上述發現,報告從需求側與供給側提出內需潛力再挖掘的路徑,并為政府構建適應新趨勢的治理范式提供了具體政策建議,旨在為理解與激活未來消費市場提供新的視角與策略。

數字曠野中的“新游牧者”
報告指出,00后作為真正的“數字原住民”,其認知方式、社交模式與消費行為已深度嵌入數字生態。他們不再固守傳統的地理空間、職業軌道與物質負擔,而是在經濟、技術和文化的“曠野”中,以輕盈的姿態進行持續的流動與探索。
“他們如同數字時代的游牧民族,拒絕被單一身份定義,在不斷的移動中創造意義。”報告引用法國思想家德勒茲的“游牧學”理論,闡釋了當代青年在空間、身份與消費觀念上的流動性特征。從租賃代替購買,到“搭子”式輕社交的興起,無不體現其“訪問權優先于所有權”的核心邏輯。
“輕量化”背后的生存智慧
“新游牧一代”展現出鮮明的心理與行為特征:他們重視個體表達與自我實現,拒絕被單一標簽束縛;在消費中追求“情價比”,既精于比價、重視實用功能,也愿意為情感價值、文化認同和社交資本支付溢價。
“他們不是在做減法,而是在做選擇。”報告強調,“輕量化生活”并非傳統意義上的“消費降級”,而是一種在物質豐裕與精神壓力并存背景下的主動價值重構。通過物質減法換取空間自由,通過體驗加法拓展生命厚度,通過關系彈性獲得社交舒適,通過情緒價值實現心理平衡。
從消費行為看代際變遷
報告通過329份有效問卷、深度訪談與多平臺大數據分析發現,Z世代的消費結構正經歷系統性變遷:動機上從功能滿足轉向情緒價值與身份建構;對象上從實物占有拓展至服務、體驗與虛擬消費;行為上呈現出決策精明化、所有權淡化和支付靈活化三大趨勢。
“他們對品牌的營銷話術具有高度免疫力,卻能敏銳洞察品牌背后的價值觀與社會立場。”研究團隊在訪談中發現,00后不僅是消費者,更希望成為品牌的“共創者”,通過反饋、創意和傳播參與品牌價值的塑造。
為理解未來提供新視角
“理解‘新游牧一代’,不僅是把握消費市場脈搏的關鍵,更是構建一個更具韌性、更可持續的社會生態的必然要求。”報告認為,這一群體所展現出的清醒、自覺與負責任的生活態度,預示著一種更為現代化的生活圖景正在展開。
調研團隊表示,希望這份報告能為政府治理、企業創新與代際理解提供有益參考。當年輕的靈魂選擇以更輕的步伐前行,并非因為匱乏,而是為了更專注地奔赴那些真正重要的山海——一個更具創新精神、更關注個體福祉、更和諧共生的未來,正由此悄然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