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交通大學“信火相傳”團隊完成未成年人信托權益多維治理方案,聚焦家族信托中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制度困境與實務難題,提出系統性解決方案。該研究歷時兩年,通過問卷調查、國內外法律文件梳理及多國經典判例分析,揭示受托人濫權、受益人內斗及第三方侵權三大核心風險,為完善法律框架、強化司法實踐提供了重要參考。團隊創新性構建“權責-法規-文化”三維保護體系,細化受托人信義義務標準,推動《信托法》與《民法典》《公司法》等跨法域銜接,倡導“財富傳承兼顧代際公平”理念,力求在法治軌道上筑牢未成年人權益屏障。

據了解,針對家族信托中法律滯后與實務失范的雙重挑戰,團隊提出以制度創新破解現實難題。研究顯示,73.94%的受訪者支持通過立法強化未成年人權益保護,但現行《信托法》僅少量項條款涉及未成年人,遠滯后于財富代際傳承的迫切需求。團隊結合日本信托保護人制度與法國公示規則,建議構建全國統一信托登記平臺,明確信托財產獨立性原則,并通過“專屬成長基金”機制保障未成年人教育、醫療等剛性支出不受家族紛爭侵蝕。同時,團隊深度剖析霍英東家族遺產爭奪案、梅艷芳信托糾紛等經典案例,提煉“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等司法原則,為司法裁判提供可操作性指引。

團隊負責人李同學在采訪中表示:“許多高凈值家庭因條款設計疏漏導致子女權益受損,我們的目標是通過法律框架的優化,讓每一份托付都真正守護孩子的未來。”

這支由法學院本科生組成的團隊,自大一起便關注未成年人權益議題,足跡遍布8省市,訪談多位行業專家,最終完成研究報告。訪談對象王經理評價稱,團隊不僅填補了學術空白,更以青年視角為信托制度注入人文溫度。

未來,團隊計劃與公益組織合作推出“未成年人信托法律指南”,開發標準化信托文件模板,并深入社區開展普法宣傳,推動研究成果惠及更多家庭。
“家族信托不應是‘隱形雷區’,而應是孩子成長的‘安全網’。”團隊負責人的話語中,透露出法學學子對社會責任的深切擔當。法治的溫度,正悄然浸潤財富傳承的漫漫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