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訊(通訊員 李玉瓏)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扎實推進鄉村建設與發展,積極引導青年學子在社會實踐中展現青春風采、貢獻青春力量,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博濟愛康”實踐團于2024年8月4日前往廣東省清遠市小江鎮開展為期九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探小江豪杰,逐紅色星光大道 2024年8月6日,實踐團前往陽山縣小江鎮下坪村參觀陽山人民起義武裝紀念碑。深入挖掘了小江鎮的紅色革命歷史,追尋那些光輝歲月的足跡。在此期間,實踐團懷著崇敬之情拜訪了多位退伍軍人、資深黨員以及低保戶。
圖為實踐團拜訪退伍軍人的留影。通訊員 劉向杰 供圖
醫路前行,守護青少年脊柱健康
在日益關注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過程中,脊柱健康成為了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近年來,青少年脊柱側彎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嚴重影響了孩子們的身體健康和心理發展。2024年8月7日,實踐團前往小江鎮大坪村為小朋友進行脊柱側彎篩查,并于8月8日前往小江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展開宣講活動。實踐團耐心地演示了如何準確判斷脊柱側彎,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篩查,更是逐一與小朋友們交流,指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的事項,以及預防脊柱側彎的有效方法。
圖為實踐團成員為大坪村小朋友進行脊柱側彎篩查。 通訊員 劉向杰 供圖
非遺之旅,匠心獨運實踐團 于2024年8月11日深入小江鎮,探訪了一種古老而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鐵技藝。這門技藝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底蘊,是小江鎮民間文化的瑰寶。在此次采訪中,實踐團成員有幸見證了打鐵技藝的魅力,親眼目睹了鐵匠們運用傳統工具和精湛技藝,將一塊塊普通的鐵塊鍛造成實用且美觀的農具、生活用品。這種代代相傳的技藝,不僅體現了民間手工藝的智慧與創造力,更是對傳統工藝的一種堅守與傳承。
圖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小江傳統打鐵技藝牌匾。 通訊員 劉向杰 供圖

結語 實踐團以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活力,書寫屬于當代大學生的青春華章。“三下鄉”之旅,也如同一幅未完成的畫卷,正緩緩展開在鄉村的廣闊天地間。